走进成都世运会丨“成都高新区造”硬核科技赋能世运会

2025-08-11 13:15:4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8月的成都,因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的举办而沸腾。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上,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天府大屋檐”惊艳亮相。这块巨型大屏,正是由成都高新区科技领军企业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显示技术支撑。该屏总长408.5米,宽26.7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融合了超4万米的定制LED显示单元,可视距离达到了6公里,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

“成都高新区造”科技赋能远不止于开幕式。作为成都世运会八大赛区之一,成都高新区不仅承担着多个大项比赛任务,更以“黑科技”矩阵重塑赛事体验。在这里,科技与体育深度融合,向世界展示着“科技+体育”的无限可能。

聚集3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

成都世运会期间,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的场馆外,一只黑色机器狗有条不紊地行走,它灵动的身姿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是一只安防型机器狗,集成了激光雷达、视频识别单元等先进技术。

“这款机器狗能够搭建温度场并对电气火灾进行预警,具备全天候巡检能力。它可以识别高温、电气异常等风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将及时上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机器狗都能持续稳定运行,确保比赛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顺利举行。”成都高新城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肖斯予告诉记者。

与机器狗并肩工作的,还有一台不知疲倦的扫地机器人。它正按照预设路线在场馆外围及公共区域进行清洁作业,每天可清扫2.2万平米以上,且不受时间与天气限制,还具备自主避障功能。扫地机器人的应用,将有助于减轻人工负担,提升赛事服务质量。

这些成都世运会上扎堆的“黑科技”,正是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实力的体现。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聚焦算力服务与应用、算法创新能力、数据要素供给能力等六大方面,发布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推出1亿元算力券、1亿元模型扶持资金、1亿元场景专项资金,全面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300多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其中省级链主企业4家,市级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超130家,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4个,深度合成算法95个。

打造文旅科技融合高地

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凡创新)的创新成果在赛事场景应用中同样备受瞩目。该公司在世运村部署了配送、零售及巡逻三大类、共计10余款机器人产品,精心打造了覆盖“导览—零售—配送—安保”全链路的智慧赛场,为成都世运会带来了全新的科技体验。   

“我们公司的智能机器人能够提供精准的导览服务,高效完成零售配送任务,以及履行巡逻安保职责,全方位满足了赛事期间的各种需求。此次公司能参与成都世运会,离不开成都高新区的大力支持。”越凡创新市场总监刘翔说。

一直以来,成都高新区积极搭建企业对话窗口,协助企业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还通过对接应急、公安等部门,深入挖掘业务需求,加快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让企业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眼下,成都高新区深耕机器人产业,依托天府绛溪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四川机器人大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这不仅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也为更多“黑科技”的诞生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陈超表示,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全力冲刺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第一梯队,积极打造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文旅科技融合发展新高地。成都高新区将继续深入探索,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产品与赛事场景深度融合,为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成都高新力量。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