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精密技术的“精度突围”之战

2025-08-11 14:30:2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长虹控股集团旗下四川长虹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MT车间,全自动SMT(表面贴装技术)产线如银龙般延伸,传送带上的板卡依次经过印刷、贴片、检测工位,微型元件在吸嘴下稳稳悬浮,精准落位在焊盘上。软硬板焊接区,磁性材料与金属压块将软板牢牢固定,与硬板一同进入回流炉,炉温在屏幕上划出平滑曲线——这个如今看来寻常的场景,背后是长虹精密从“手工作业”到“精益制造”33年的跨越。

几年前,软硬板焊接还是个“麻烦活”。

“以前,完成SMT后,要把板卡发到客户端,由工人用电烙铁手工焊接软板与硬板,一个熟手一小时最多焊50pcs(件),还总出虚焊、锡珠短路的问题,返修率高达20%,软板废损更是让成本居高不下。”长虹精密工程科科长文和回忆道。

通过技术改进,软硬板焊接实现了从“两道工序”到“一次成型”。现在的生产线早已换了模样:磁性材料与金属压块牢牢固定住软板,与硬板同步进入回流炉焊接。传送带旁的计时器显示,每小时能稳定产出600pcs,直通率升至95%以上。技术员指着金属压块底部的纹路说:“锡珠短路的老问题再也没出现过。”

单面板的制造同样经历了革新,过去单面板只能采用胶水工艺,SMT工序用胶水暂时固定物料,再在DIP工序进行波峰焊接,工艺老旧,质量差,极易出现溢胶、拉丝、堵孔、波峰掉件等问题。现在的单面板回流焊接技术,从低温回流焊接衍生开发出普通高温回流焊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实现了从“胶水固定”到“低温回流”的升级,且节约了辅料成本50%以上。

每一项技术的突破,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比如磁性压块的诞生,就藏着段“烤”验人的故事。盛夏的车间,为解决软板焊接时被风扇吹离焊面的问题,他们已经试了10种材料,“软板变形就像揉皱的纸,怎么压都不服帖。”工作人员介绍,为了找到合适的配重块,改善组成员自己画图、用锉刀修改。2个工程师连续37个小时跟线,守在温度高达50度的回流炉旁边,双手被刚出炉的治具和配重块烫出数个水泡,最终实现了既定的直通率。

近日,长虹精密智能工厂入选四川省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基于现有的实践成果,长虹精密有着清晰的规划:用三年时间建成PCBA(印刷电路板组装)智能化制造工厂,建成后单人产出效率将翻倍,大幅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2027年建成国家级卓越级智能工厂。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