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15届国际生物发酵系列展(上海)举办

2025-08-11 15:01:4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

一排排磁悬浮空气压缩机静音运转,巨型不锈钢发酵罐智能控制系统闪烁不停,形似乐器的超精流体分离设备快速将细胞破壁分离……这些场景勾勒出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未来图景。

8月7日至9日,2025第15届国际生物发酵系列展(上海)举办。作为亚洲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生物技术行业盛会,500多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生物发酵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呈现生物技术全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商机,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发酵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从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等五个方面发展生物经济。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生物发酵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数据显示,2024年,生物发酵产品产量达3400万吨,同比增长5.0%;出口量约881万吨,同比增长19.7%。2025年上半年,生物发酵产品产量达1646万吨,同比增长约4.7%;出口量约449万吨,同比增长3.3%。我国生物发酵行业总体运行平稳,为轻工业稳增长、为生物制造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链中,生产设备起到关键作用。在本届展会安及义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展台,一款生物反应器吸引了诸多观展人士驻足。公司销售经理张永超介绍,这款反应器可以做到5万升规模,为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以及其他类型发酵提供技术支持,辅助生物发酵中下游企业放大产量,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物发酵产业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玉米、大米、小麦、木薯等农产品生产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环保装备等;行业中游为生物发酵制品生产,主要类别包括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多元醇、淀粉糖、酵母以及功能发酵制品;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饲料、食品与化工领域。

“没有生物发酵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在业内广为流传的这句话,精准描述了生物发酵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基础地位。在本届展会的合肥欧力杰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展台,一款采用先进算法的生物发酵系统,可对发酵过程工艺参数进行全自动监测,并由控制系统自动记录所有批次发酵过程参数,便于后期进行发酵过程优化,提高发酵单位,控制产品质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国内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引入我们的智能生产线后,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30%,生产成本降低了 20%。”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产品类型分类,生物发酵技术包括微生物菌体发酵、代谢产物发酵、生物转化发酵、酶制剂发酵等。这些技术正助力人们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进一步促进营养均衡消费。

作为一家从事生物酶制剂和发酵用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博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携新研发的天门冬酰胺酶产品亮相展会,吸引许多客商关注。企业副总经理尚宁介绍,油炸食品因其独特风味和诱人色泽,受到消费者喜爱。但是,高温油炸过程产生的2A级致癌物丙烯酰胺对身体有害。针对这一痛点,公司研发了这款新的酶制剂,可用于烘焙、油炸食品的发酵环节。“这款天门冬酰胺酶产品在50℃至95℃的有效温度下,可以减少热加工食品中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的生成,并且不影响食品口感。”尚宁说。

创新专利技术则为生物发酵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显示,2016至2024年间,我国生物发酵专利数量累计达13710件。

拥有授权专利367项的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磁悬浮流体设备制造企业。本届展会,这家企业携全新升级的磁悬浮空压机A+系列与磁悬浮冷水机组亮相。展台前,技术专家现场讲解,“发酵工艺对压缩空气质量要求严苛,传统空压机容易因润滑油混入导致染菌,且能耗高、维护频繁。我们的磁悬浮技术空压机A+系列比传统空压机节能约20%,做到了100%无油、低噪音、易安装、免维护,可以帮助下游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催生三大趋势

生物发酵是未来产业,是前沿性基础产业,承载着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任务,这是我国发展生物发酵产业的意义所在。从本届展会来看,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已成为生物发酵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重新定义“未来产业”的范式和形态。

作为中国膜分离技术领域的领军者,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较早开展高度智能化陶瓷膜工厂的互联互通和数字化精细管理。展会上,这家企业携创新膜技术、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最新成果亮相,展示了其在生物发酵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和系统化应用方案。“例如,针对特定发酵产品开发的定制化膜分离工艺,可显著提高目标产物的收率和纯度,缩短生产周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依托先进的膜孔结构设计,公司的各式膜产品均可实现纳米级物质的精准分离,保障产物的纯度。同时,企业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实现规模化供应,可显著缩短交货周期。

AI、大数据与发酵工程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生产管理模式,推动我国生物发酵产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积极抢占生物经济领域战略制高点。亚波光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制药、化工和能源过程分析与控制解决方案的企业,他们推出的单通道和四通道在线拉曼分析仪等产品,适用于菌株构建和高通量筛选、生物和制药的微生物培养、结晶和纯化等生化过程的在线分析和智能控制。工作人员介绍,在蛋白质连续流发酵生产线上应用拉曼在线分析和AI智能化补糖控制技术,可将蛋白产量提升30%。

生物发酵技术与食品、化工、医药、材料、能源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创新,正在孵化“生物制造+”新业态。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达8310亿元,到2035年将超过8万亿元。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为生物发酵产业提供了广阔前景,推动着我国生物发酵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超精流体分离技术是南京绿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成果。展会现场,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国向本报记者介绍,在生物发酵领域的前端,传统碟式分离机为细胞破壁后,细胞液、细胞皮难以分离。针对这一行业痛点,这家公司经过十多年研究,实现了产品改良和技术革新,提高了分离因素,实现了超精分离。“让原先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现在分离出来的细胞液非常清,之后通过膜过滤等环节,将瓶颈打通,可以应用于药品、饮料、乳制品、果汁、植物油等的生产。”张建国说。

本届展会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同期举办30余场高品质论坛活动,与会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围绕产业需求及关键技术的难点、热点与趋势展开研讨,为生物发酵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