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设立新专业破解检验检测技术人才断档困局

2025-08-14 15:47:5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近年来,随着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兼备技术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不久前,教育部正式将“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作为“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今年9月,第一批“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学子将进入校园。

  为什么要设立“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这一新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检验检测专业人才?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

  教学“盲区”限制行业发展

  “检验检测是以标准为基础,以科学测量为工具,以风险评价为依据,判定物品符合性的验证科学。”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扬说,随着国际贸易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持续扩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已突破5.4万家,从业人员近160万人;按照行业实际情况保守估算,近五年来,我国对具有检验检测通用技术和智能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巨大,每年新增5万—10万人。

  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素质检验检测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尤为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有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式两方面原因。夏扬告诉记者,在过去,检验检测相关专业一直分散在各个专业当中,比如食品检测、环境检测、机动车检测等。

  但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往往“重细分领域,轻通用技术”,使检验检测行业的通用理论、流程、标准等成为教学“盲区”。

  夏扬坦言,许多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工作岗位后,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从头学习检验检测基础知识。“企业常常反馈,新员工仅上岗培训就用了半年,这中间他们操作不了设备、上不了检验台。一旦培训不合格,员工的去留又成了麻烦事。”

  此外,夏扬还提到,检验检测行业里人才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做科研的博士硕士很多,做检验的临时工也很多,中间却断档了。”夏扬告诉记者,专业检验检测技术人员的缺乏,给实际工作带来不少影响。“临时工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机械,培训什么就做什么。如果出现超出培训内容的问题,他们就处理不了。”此外,临时工的职业归属感也不强,难以形成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行业人才。

  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专业论证工作的通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后,提出了在高职专科“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下增补“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建议。

  “检验检测技术与管理”专业旨在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为行业输送兼具技术能力与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专业的设立填补了我国检验检测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空白。”夏扬说。

  夏扬介绍,新专业的建设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完善职教体系,填补高职专业分类空白,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全链条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为行业输送多层次技能人才。二是对接行业提质升级,课程设置突出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双核能力,培养适应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推行“产学研用测”一体化机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全国市场监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检验检测专业委员会正联合行业权威机构与龙头企业,制定科学化培养标准,开发实践导向教材,形成“教学—实训—就业”闭环,提升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前不久,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在山西举办研讨会,专家组围绕新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新专业标准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质量管理、检测技术、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培养,同时应融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职业院校和企业搭建沟通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夏扬说。


责任编辑:苏菁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