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8月13日—17日,由北京市广电局主办的“北京超高清视听·行!视听奇境”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在石家庄图书馆举办,为石家庄市民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奇旅。
活动中,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文明不再只存在于书本中,而是能像电影般立体地呈现在眼前。高精度扫描重建、裸眼3D等技术,生动再现“藻井翠盘凤,画阑金走龙”,观众仿佛一抬头就能触摸到星空的边缘。
这一技术运用的背后,是北京市广电局在超高清发展赛道上探索形成的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技领跑、协同联动、美好惠民的“北京经验”。通过推动超高清视听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融合,既解决了文物数字化“看得清”的技术难题,更实现了“看得懂”的文化传播创新。
除了直达眼底的3D震撼,“视听奇境”还将带观众踏上一场从古老典籍到浩瀚宇宙的奇妙沉浸之旅。
近年来,“沉浸式”一直是网络热点,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文化街区层出不穷。除了“北京超高清视听·行!视听奇境”公共服务主题活动,北京市广电局还创新推出了众多“沉浸式体验”:北京市广电局联合相关部门率先打造了全球首个8K级“第二现场”整体技术平台与沉浸式体验消费路线,并推出亮马河铂宫闸13K 3D数字体验空间、《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等40余个典型应用案例。
在活动现场,河北广电无限传媒公司也带来了他们的沉浸式体验“基于XR的互动教育技术应用”。通过XR沉浸式互动技术,实现化学、物理、生物、地理四大科目的沉浸式教学应用,展现了未来电视技术在智慧生活服务方面的创新应用场景。
当图书馆遇见超高清视听,阅读不再只是翻页,而是穿越;文化不再束之高阁,而是触手可及。北京市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动超高清视听技术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优化产业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超高清视听技术成为文化传承的“放大器”、文化创新的“催化剂”。
(北京市广电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