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盐水”变废为宝 百亿榨菜产业添“绿”增“金”

2025-08-14 18:19: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滕继濮 刘园园 王姗姗

一碟小菜带动出百亿产业,“涪陵榨菜”经过百余年的孕育,脆嫩可口的榨菜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然而,榨菜产业发展带来的高盐废水,也成为了长江生态环境的“包袱”。8月14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涪陵,了解到通过科技创新,涪陵让盐水变废为宝,为产业添“绿”增“金”。

在渝东南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园里,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石萍萍介绍,该院在茎瘤芥基因组研究领域刚刚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绘制全球首个茎瘤芥全基因组高质量遗传变异图谱。该图谱覆盖全国203份最具代表性的种质资源,构建起国际规模最大、解析最全面的基因组变异数据库。

“基于这张图谱,我们能精准筛选出控制榨菜脆嫩度、纤维含量及独特风味物质合成的关键基因。”石萍萍说,这为定向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一代榨菜品种提供了技术基础。

为了让榨菜从“时令鲜”到“四季鲜”,渝东南农科院一直围绕品种进行科学育种,培育出系列榨菜良种:“渝早100”将鲜食青菜头上市提前至10月底,保障早市供应;“ZB5”与“渝早100”搭配,可拉长榨菜鲜食期,让“一年两季”种植成为现实。 

“三腌三榨”百年工艺是涪陵榨菜锁住风味的核心密码,不过腌制后榨菜盐水曾是不小的生态“包袱”,高盐、高氮、高磷、高有机物水质,处理难度大、成本也高。

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皮林介绍,集团先后投入5000万元,试点利用进口定制膜脱盐浓缩+回用除菌组合工艺,将盐水分离、回用,从源头减少废水污染物的产生。引进并投用mvr技术,将榨菜盐水中的盐分蒸发浓缩,浓缩液回用作熬制榨菜酱油、复腌液等。

目前该套MVR装置日处理量800吨,产生浓缩液220吨,结晶设备日产生结晶盐12吨,彻底解决榨菜浓盐水处置及存放问题,达到了从源头减少盐水排放的目的,让榨菜盐水变废为宝,为产业添“绿”增“金”。

(科技日报记者 滕继濮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