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区:借世运东风 擘画“未来之城”新图景

2025-08-14 18:27:1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青年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影如疾风掠过,球网兜住飞旋的棍网球发出“嘭”的闷响,观众席上欢呼声此起彼伏……近日,在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七中东部学校场馆中心,一场六人制棍网球比赛激战正酣,将世运会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

这是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成都东部新区赛区的首场比赛。作为成都世运会八大赛区之一,成都东部新区坐拥世运村A区及9个竞赛场馆,优势得天独厚。这座以“未来之城”为蓝图的年轻新区,正借成都世运会的东风,在体育竞技中奏响城市能级跃升的华美乐章。

低碳与科技点亮世运盛会

走进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的游泳馆,这座建筑面积27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游泳馆,设固定看台约2923座,蓝色的水面清晰地倒映着场馆内的景象,观众席区一排排蓝白色调的座椅排列整齐,让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彩的赛事之中。

成都世运会期间,成都体育学院有田径场、地掷球场以及游泳馆3个场馆承办比赛,分别承担飞盘(团队)、地掷球、潜水和救生4个大项的比赛,包含7个分项、49个小项。

“在游泳馆的改造中,我们充分利用前期举办世运会巡回赛的基础,创造性地采用了‘巡回赛-正赛’两阶段共用模式。”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兰仁钦告诉记者,游泳馆的LED灯光系统、强电环网柜、扩声设备等关键设施直接服务于正赛,实现设施高效复用,避免重复投入。

同时,在场馆建设方面坚持“一馆一策”精打细算,秉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改建方式。兰仁钦介绍,场馆大型设备如不间断电源、场地扩声系统、棚房等均采用租赁方式解决,不仅大幅降低了资金投入,更有效减少建材生产与长途运输产生的碳排放。

“此外,我们还通过空间灵活转换,方便场馆在赛后可持续利用。”兰仁钦说,场馆在空间设计上大量采用可折叠、易转换的设施(如折叠式桌椅),极大提升了场地利用的兼容性和效率。赛事中使用的LED屏幕、专业灯光系统等,在成都世运会结束后将直接服务于学校日常体育教学,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延续场馆价值。

在成都世运会比赛场馆建设过程中,成都东部新区始终秉持“简约、安全”的办赛理念,坚持“能改不建”,9个竞赛场馆(场地)均为改建或者临建,并全部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和可循环利用材料,采取装配式、标准化建设模式,集约安装,把绿色低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

打造文商旅体消费新体验

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持续发力,不断提供人性化服务并持续打造集“文化属性、商业功能与体育元素”于一体的体验场景,积极营造独特的文商旅体消费环境,借世运之风,推动新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成都世运会期间,成都东部新区的商圈和社区陆续推出多场世运主题活动。林栖·活力城和湖滨天地综合体将依托新区水上运动的资源优势,结合成都世运会水上运动等热门赛事,举办以世运为主题的“夏日狂欢季”系列活动;具有世运元素的迷你世运嘉年华、科普展,以及融入世运主题的水上乐园、非遗联动等活动,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运动员沉浸式感受“未来之城”的独特魅力。

商圈活动热闹非凡,社区活动也毫不逊色。8月6日,“好运市集”在天府国际智链社区正式开街。活动结合了园区商家的业态特点,开展主题市集、熊猫巡游等特色活动,吸引国内外宾客领略巴蜀风情。成都世运会的举办,也直接推动了天府国际智链社区15个商业品牌落地,业态涵盖零售、服务、餐饮等。

值得一提的是,世运会期间,成都东部新区还在世界园艺博览园内打造世运广场,设置体育项目展示体验区和主办城市文化展示区、美食区、舞台区等功能板块,为参赛者和游客提供“逛、玩、吃、购、看”一站式体验。

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运动的激情点燃盛夏,成都东部新区展现出了“文旅+世运”的无限可能。未来,成都东部新区将继续通过赛事合作、文化传播与产业联动,积极探索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新载体,助力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持续推动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