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揭示鹅类羽毛发育遗传密码 

2025-08-14 18:10: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仑

记者14日从吉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鹅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揭示了不同品种家鹅羽毛毛囊发育的特异性分子调控机制。该成果为我国鹅类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羽绒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持。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家禽科学》上。

羽绒是重要的轻质保暖材料,广受消费者青睐。因此,羽绒产业对蓬松度高、颜色纯白的鹅绒原料需求非常旺盛。长期以来,如何从遗传层面精准改良鹅的羽毛性状,特别是提升优质白绒的产量,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为攻克这一难题,吉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选取了我国地方优质品种浙东白鹅与引进品种匈牙利白鹅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转录组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对它们在胚胎期的皮肤及毛囊发育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基因表达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研究团队负责人孙永峰介绍,本次研究取得了多个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在两个鹅种的5个关键发育阶段,共鉴定出超过1.9万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复杂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团队精准锁定了调控羽毛生长、发育及品质的核心信号通路,并挖掘出一批在毛囊形成中扮演“总开关”角色的关键枢纽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明确了与羽毛颜色形成密切相关的黑色素生成通路中的一系列关键基因。这一发现对于羽绒产业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这意味着我们未来有可能通过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靶向选择,从而培育出遗传性状稳定、产绒品质优异的纯白鹅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高端羽绒市场对原料的迫切需求。”孙永峰说。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将推动鹅的遗传育种工作从传统的依靠表型和经验判断,迈向以基因为导向的精准、高效新阶段。依托该研究提供的“基因导航图”,未来有望显著缩短优良品种的选育周期,为实现我国从羽绒生产大国向羽绒产业强国的战略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芯片”。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