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宋迎迎 通讯员 张译心
近日,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青岛市博物馆内光影流转,一场跨越千年的“博物馆奇妙夜”正悄然上演。这场沉浸式夜游,勾勒出一幅“文化+消费”的活力新图景。
活动当晚,手持角色卡的“文明守护者”自啤酒节主舞台西侧集结出发,红蓝两队人马在夜色中穿过世纪广场的霓虹,踏入青岛市博物馆西区大门。北魏石佛的内庭庭院里,“佛光寻踪”正在上演,一队队员举着石佛图卡反复比对馆藏珍品。“心不动,则万法不动!”突然一声喊,有队员从图卡背面拼出了关键词,一枚竹简状的“刀币”即刻到手。
另一队人马则重返啤酒节会场挑战“陶鬶之谜”。投壶、掷色、诗词飞花令,古老的游戏重焕生机。一位扮演“资深陶艺师”的男孩发动“特殊能力”,为队伍掷出关键点数,三块陶片卡迅速拼合出白陶鬶的轮廓。
红队队员围着一位外国游客拍照,朋友圈迅速跳出九颗红心,最后一枚刀币在欢呼中收入囊中。正如活动设计主旨,这场相遇恰是“青岛与世界干杯”的生动注脚。
“博物馆奇妙夜”是青岛市崂山区“博学游记”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延长博物馆夜间闭馆时间,充分融入新媒体互动,博物馆在夜色中化身生动的课堂,让市民游客触摸文明脉络。
这场融合“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沉浸式夜游,让沉睡的馆藏珍品“活”了起来。多件历史文物被巧妙编织进故事线,变得可触可感。
活动策划人员表示,活动形式高度契合“玩在啤酒节”年度主题,将博物馆的厚重文化转化为解谜、收集、竞技体验,打破了文化场馆的传统印象。
(青岛市崂山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