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谷雪
8月13日,第六届中国海洋教育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论坛由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全国海洋文化教育联盟、哈尔滨工程大学主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幼学校、涉海社会机构的60余家单位100余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参会,聚焦海洋教育前沿议题,共探海洋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上,五位专家聚焦海洋教育的历史脉络与未来方向作主旨报告。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理事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马勇表示:“我们要通过培养具有海洋素养的人才来为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宁波大学海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训华教授认为,构建中国海洋教育体系,对推进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起到战略性教育保障作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宏介绍,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构建一支科普志愿服务队伍、一套“三位一体”的科普宣教模式、一个科技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深挖红色资源,建设红蓝教育大课堂,构建了科普教育中的思政育人新范式。
会议共设3个分论坛,围绕“海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海洋文化传承与跨学科实践”“海洋特色教育与素养培育”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39位代表分享了服务区域经济、海洋民俗文化传承、科技赋能中小学海洋教育等实践经验。
论坛期间举办了《海洋教育研究》首刊座谈会暨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一届六次常务理事会。
会前,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举行首届中小学生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大赛,共收到海洋教育实验及相关学校的征文、绘画、视频、模型共919件作品。
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积极搭建跨区域、跨学段、跨领域的交流平台。此次论坛的召开在推进中国海洋教育系统化发展的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上实现新的突破,全国海洋教育工作者交流新方法、碰撞新思路,共同推动海洋教育从“自发探索”迈向“系统自为”,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