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张添福
8月15日,“北斗规模化应用研讨会暨澜沧江流域上游水电站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启动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此次启动仪式揭开了北斗在水电行业规模化应用新篇章。
启动仪式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作题为《时空智能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刘先林视频致辞。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现场致辞。
据悉,澜沧江流域是我国清洁能源开发的重要战略要地,流域内的水电工程不仅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前沿阵地。2024年6月,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携手,在澜沧江上游水电工程中展开北斗规模化应用实践,先后攻克高寒、高海拔、高落差、复杂地形等多项技术难题,建成了22座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全链条的创新应用,彰显了我国自主卫星导航技术在关键基础设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这是全国水电行业首个利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的流域规模化应用项目,形成了高海拔地区工程建设项目首个全天候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对水电站、地质灾害区域、生态敏感区的精准定位与连续监测。经过试运行,该系统稳定,数据精准,将为澜沧江流域上游各水电站及其周边区域提供高精度、实时、动态的空间位置基准服务。
“北斗技术让水电测绘从‘人工间断’迈入‘智能实时’时代,为工程安全装上了‘天眼’”。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玉平表示,“从黄河到长江,从澜沧江到雅鲁藏布江,我们用实践印证了北斗在水利水电领域的硬核价值,未来,我们将持续深挖其潜能,以‘中国精度’丈量山河,在奔流江河上,用科技书写赋能绿水青山的新篇章,守护江河安澜与生态和谐。”
活动由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