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慧莹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近日,第七届角膜与眼表疾病新技术创新大会、第三届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中国分会(TFOS China)学术大会、第四届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干眼与眼表疾病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数字眼科智能专委会学术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以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等单位的500余位国内眼科专家,围绕干眼及眼表疾病领域展开研讨,共商学科创新,为智慧眼健康未来擘画蓝图。
此次大会共设24个学术板块、190场专题研讨与点评,规模及研讨深度均创历届之最。
数据显示,国内干眼病患者已突破3亿人,成为仅次于近视的第二大眼科慢性疾病。为此,大会将“数智赋能干眼精准防治”列为核心议题,集中呈现前沿技术与创新解决方案。
爱尔眼科豫中片区CEO瞿章俊在《眼科专科医院全院干眼一体化运营模式探索实践》报告中,系统分享了如何打破学科壁垒,通过“从中心化到分布式”的全院联动机制,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干眼诊治协作网络,为提升专科医院干眼服务品质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湖北孝感爱尔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科主任李川辉以《地县联动以点带面:地县一体化干眼发展模式》为题,介绍基层地区如何通过“全院共识+地县联动”推进干眼慢病服务标准化,还分享了学科培育、临床规范与服务优化的基层实践成果。
针对干眼症高发态势,如何突破现有治疗瓶颈成为学界焦点。爱尔眼科角膜及眼表学组副组长曾庆延教授带来的《神经刺激治疗干眼的初步临床观察》,聚焦非药物干预新方向,即神经刺激促进自身泪液分泌技术;爱尔眼科天津地区副总院长华夏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在眼部疾病应用中的探索》,介绍了传统滴眼液因眼部生理屏障出现吸收效率低的痛点,其团队从增加药物眼表滞留时间、实现缓释作用两个目标出发,开发了多种新型递送系统,为新型眼部制剂研发探索新方向。
大会期间,曾庆延与18位国内外干眼领域权威学者共同解读最新发布《干眼病国际专家共识》。该共识围绕干眼诊断与治疗,结合跨专科临床经验剖析,为行业实践提供指引。
据悉,爱尔眼科有7位专家参与此次大会,通过前沿探索与实践分享,为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等贡献“爱尔力量”。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