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刘园园 滕继濮 雍黎
8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重庆市长寿经开区的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公司,是全球首个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规模化生产基地。
“我们以天然气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这一高效、可持续的新型单细胞蛋白,是传统化工与先进生物技术的‘跨界’融合。”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苟小兰告诉记者,由于生产荚膜甲基球菌蛋白过程中仅耗费极少的水资源,较之传统蛋白原料对海洋、土地和水资源的依赖少。目前该产品已出口至美国、波兰等国家。
据苟小兰介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饲料生产国,饲料用蛋白主要是大豆蛋白和鱼粉蛋白,对外依存度均高达60%。恺迪苏(重庆)有限公司2万吨/年单细胞蛋白质达产后,年蛋白质生产当量相当于约100平方公里土地种植大豆产出的蛋白当量,或相当于约4万—6万吨海洋鱼类资源可生产的鱼粉蛋白,将成为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的高营养、高安全的可持续替代品,在水产饲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