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在京召开

2025-08-17 10:58: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8月15日,“城心守岁月——共绘中国式养老新图景”主题沙龙在北京举办。

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杜鹏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养老方式和制度体系发生巨大变迁。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化养老,基本养老服务也从兜底补缺迈向均等普惠,形成既区别于传统,又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中国式”特征。

对于如何增强正处于中青年的“70后”“80后”“90后”的养老安全感,杜鹏提出五方面思考:一是政策支持制度化,建立稳定的养老预期。二是服务体系分层化,减少养老支持焦虑。三是服务内容精准化,提高服务质量。四是服务机制智慧化,发挥科技力量。五是主体协同多元化,合力构建养老安全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学者、作家周国平表示,老年人要阅读、旅行、关注艺术和写作,要把“老”养成年轻的状态。他认为,养老有社会维度、物质维度、精神维度,无论是养老制度、养老社区建设,还是老年人的医疗护理等,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但同时也应该关注养老的精神维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锁凌燕指出,当前中国保险业面临一个重要挑战,即如何随着社会进步持续发挥保险的重要作用。保险业还需要关注居民的非财务风险。如果保险业能够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提供相应的关联服务以化解消费者焦虑,能在一定程度上给长寿社会贡献“保障密码”。

大家保险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欣指出,我国社会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演进和家庭结构深刻变迁的双重叠加挑战,家庭养老“高需求”和“弱能力”的矛盾日益凸显。当前家庭养老呈现三大特征。第一,老年人保持个体独立与渴望代际亲密并存。第二,新时代老年群体需求趋向多元。第三,对外部服务的需求蓬勃增长。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秘书长周岭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在长寿时代,“养老”作为核心命题,要应对因寿命延长产生的经济保障压力。对于如何构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周岭认为,有四大关键方向:智慧健康管理的深度应用、养老服务的整合化创新、医养康养的融合化服务和人才培育。

大家健康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宽指出,随着人口结构中高龄人群占比逐渐提高,未来养老社区的服务对象应优先聚焦高龄且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护理或患有认知症的长者。

本次活动由中国新闻社国是直通车主办、大家保险战略支持。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