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科技新丝路  中阿携手向未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筹备就绪

2025-08-18 09:44:4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通讯员 刘思俞 王雯

当丝绸之路的驼铃余韵撞上现代创新的脉搏,宁夏银川再次成为链接中阿的节点。8月28日至29日,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将在这里开幕。

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亮相,5—10项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重点项目签约,国内外院士、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发表主旨演讲……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本次交流会的筹备情况及亮点内容。

从古老商道上的丝绸瓷器到如今实验室里的技术共鸣,中阿之间的故事从来都写满了“共赴”的精彩篇章。这一次,双方聚焦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重点方向,期待看见更多默契。

聚焦创新前沿 亮点纷呈谋突破

在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当下,中阿双方都把创新视为发展的关键力量。

2022年,首届中阿峰会提出“八大共同行动”,2024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又提出“五大合作格局”,为新时代中阿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24—2026年行动执行计划》明确将“深化技术转移合作”作为重要事项。

今年恰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与科技部、阿盟秘书处共建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十周年。自2015年起,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中阿博览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交流会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发布800项技术成果、签署96项合作协议,吸引50余位中外部长级嘉宾参会,成为推动中阿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机制性活动。

本次交流会以“深化科技合作,共享创新未来”为主题,围绕“一个核心、两条主线”的总体思路,构建了“五大板块”的丰富合作内容。

“一个核心”是深化中阿科技合作。聚焦阿拉伯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科技创新需求,重点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以技术共生为纽带,推动双方在联合研发、协同攻关中形成创新合力。

“两条主线”分别是“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技术转移方面,通过成果发布、现场推介、技术培训等形式,向阿拉伯国家提供5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助力其快速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创新合作方面,深化人才、平台等共建,搭建更具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推动中阿在新兴技术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共同研发与场景应用,实现互利共赢。

“五大板块”活动中,高层对话将汇聚300名中阿政府官员、高校院所代表、专家学者及创新主体,探讨科技合作新机遇,并举行重点成果发布和项目签约;专题活动包括人工智能技术推介对接会和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分别聚焦人工智能合作方向和荒漠化防治新技术;平行活动包括清洁能源技术交流考察国际培训班和荒漠化防治技术与实践国际研修班,分享中国在清洁能源和荒漠化防治领域的成功经验。

“这不仅是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务实行动,也是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构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实践。”宁夏科技厅副厅长陈放说。

共绘合作蓝图 蓄势待发启新篇

科技创新无国界,合作交流赢未来。本次交流会既是技术对接的桥梁,更是凝聚共识的纽带,将在务实合作中深化互信、互利、互助,谋划长远发展。

前期,宁夏科技厅通过中阿技术转移中心的8个双边中心、2个海外合作基地、1个联合工作组及其他合作伙伴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80余位国外嘉宾发出了参会邀请,先后两次组织专人出访埃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当面邀请10位部长级嘉宾及埃及国家研究中心等10余个海外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

这背后是无数跨越山海的信任与期许。预计埃及、苏丹、摩洛哥、哈萨克斯坦等1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60余名外宾以及近10位中外部长级嘉宾将来参会。

科技成果征集的红利随之而来。

依托部区会商、央地协作机制,宁夏科技厅在科技部的指导支持下,获取了适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广的先进技术成果400项;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面向中国科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征集了应用型技术成果800项;通过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从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意向出海的企业技术成果100项。

“在上述1300余项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实际需求,重点围绕技术的先进性、在阿拉伯国家的适用性、是否已有实际应用案例以及是否满足我国技术出口的有关规定等进行专家论证,最终确定500项高质量技术成果用于发布。”陈放说。

基于充分的筹备,本次交流会有望聚焦建设中阿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高能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争取形成一批签约项目;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与阿尔及利亚国立人工智能高等学院共建中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宁夏农林科学院与埃及国家研究中心共建中埃荒漠化防治联合实验室。

另外,聚焦构建中阿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将积极推动在埃及、摩洛哥、阿联酋迪拜、哈萨克斯坦等国通过双多边共建模式建设一批海外合作基地,持续深化双边联系;在浙江、北京、陕西等地共建若干分中心和国内协作基地,不断拓展区域合作。

“以上项目对标国家任务、探索创新模式、着眼长效合作,有望对深化中阿科技合作产生积极影响。”陈放认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