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8月16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在山东大学开幕。
据统计,本次总决赛共收到参赛作品820余件,涵盖基础临床赛道、口腔医学赛道、交叉学科赛道等6个赛道的基础创新研究和实验设计项目。
“本次大赛选择在山大举办,体现了对山大医学教育的充分认可和极大信任。”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吴臻在致辞中表示,山东大学将持续当好同学们的护航者,进一步强化医教研协同育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齐鲁医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山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管恩文表示,山东始终聚焦服务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希望同学们以赛促创,勇闯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无人区”,争做医学创新的弄潮儿。
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凌表示,大赛旨在推动大学生医学实践创新发展,培养参赛学子科研基本功与创新思维,期待同学们充分展示青年风采,深化交流互鉴,为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国内高校代表、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表示,希望参赛学子将个人的医学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之中,在探索生命奥秘、攻克医学难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国外高校代表、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医科大学外事处处长库兹涅佐娃·玛丽娜表示,医学已跨越国界与洲界,大赛已成为推动各方教育科研、临床合作的重要平台,期待各方加强交流、相互尊重、深化友谊,为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易凡表示,山大作为承办方将以齐鲁医学百年积淀为基石,以大赛为纽带,探索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医学教育新范式,努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
开幕式上,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2025“一带一路”国际竞赛总决赛正式启动。
开幕式后举行了院士论坛、圆桌论坛、产教融合科技论坛、医学创新人才培养论坛等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尔丹分别作“极弱磁测量医学成像技术及应用探索”“科技创新赋能健康领域的实践与探索”的专题讲座。
来自全球10个国家20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200余位嘉宾与评审专家参加了上述活动。办赛规模与参赛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本届大赛由高等学校大学生医学创新竞赛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康复大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