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陈瑜
会呼吸的鞋、能自动加热的鞋、抗压耐磨可防滑的鞋……在福建省莆田市双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驰科技”),性能各异的功能鞋让人眼花缭乱。莆田市工信局副局长王宇告诉记者,2022年“莆田鞋”集体商标成功注册后,自主品牌不断涌现,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正让“莆田鞋”撕掉“高仿鞋”的标签,实现由“莆田制造”向“莆田创造”的转变。
8月19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双驰科技,在它的个性化定制示范工厂,没有工人忙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运转的“机械臂”和穿梭的“小黄车”机器人,构筑起双驰实业的智能化制鞋生产线。
在传统生产线上,制鞋需经过冲裁、缝合、定型、成型、整理包装等不同程序,要在不同车间流转,且这些车间分别位于厂房不同楼层,流转不便且流程长等。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双驰科技携手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引进了全智能化飞织机、智能成型一体化生产线,实现裁断、刷胶、配楦、成鞋整理包装一体化,既能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又避免了胶水对操作人员的健康损伤,还降低人力成本。
“我们生产线的控制,全部依靠工厂大脑——‘数字中台’智能调度,工人只需要在系统前对设备、订单及人员状态实时监控,便能对产品质量与订单信息全流程追溯,鞋子到了哪个生产环节都能‘了如指掌’。”双驰科技项目负责人古玮明说。
“双驰科技是莆田鞋服产业创新图强的典型代表。”王宇介绍,目前,莆田鞋服产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赛隆科技年产3万吨化学法再生绿色纤维,鑫瑞新材料超临界发泡等新材料工艺先进,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加快发展。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