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赋能传统技艺  藏雕焕发时代新光彩

2025-08-20 19:17:3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祁凯凯

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乡堂尔村藏雕家具加工厂内,一件件精致的藏雕作品整齐陈列,题材从传统宗教图案到现代创意元素不一而足,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匠人智慧。

“师傅,雨天潮湿,电器插座不常用的一定要及时拔掉,厂房木屑堆积较多,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不能掉以轻心。”8月12日,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东平安)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尹万刚、范成忠和马良到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堂尔村巴藏沟走访,了解村民用电情况。

藏雕是藏族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藏雕继承了古代雕刻艺术的精髓,融入了藏族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每一件作品都需“千锤百炼”,历经构图、绘画、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

仓旦才正是堂尔村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从事雕刻工艺30余年。在他看来,电力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更推动了工艺革新。“打磨、抛光这些工序曾经依赖手工,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现在,引入机械设备,效率大大提升,工艺也更加精细。”仓旦才正说。

仓旦才正介绍,在繁琐的雕刻环节中,电脑微雕在提高家具厂生产效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指着正在工作的电脑雕刻机台说:“只要将图案输入电脑,点击一下数控按钮,机器就会根据图案进行自动雕刻。”过去人工完成一个图案至少需要6小时,现在3小时就能搞定,还可以多线并行,不受材料厚度影响,效率至少提高了几十倍。

不仅是雕刻,木材切割、打胚、抛光等环节也离不开电力。为保障产业发展,国网海东供电公司自2015年起对堂尔村农网进行多轮升级改造,专门为家具厂开通“绿色通道”,接入动力用电。2024年6月,公司再次加大改造力度,更换12米电杆23基,改造低压线路1660.3米,安装和更换多表位电表箱29面,完成下户线改造51户,覆盖照明及动力用电双重需求。

“没有电,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效率。”仓旦才正表示,电力不仅为藏雕行业注入了现代化动能,也为更多年轻人投身这一传统技艺创造了条件。

随着科技进步与电气化深入发展,堂尔村的藏雕工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电力的持续赋能,不仅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也让非遗走出深山,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