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产业“智”变塑造绿色工业版图

2025-08-20 22:41: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初秋时节,陕西省神木市工业企业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在智能化改造与绿色创新双轮驱动下,传统产业正实现低碳蜕变。当地政府通过精准施策、优化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近日,神木市工业企业生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多家传统制造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效能大幅提升,产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当地政府以技术创新为牵引,推动政策与服务双轮驱动,助力企业突破升级瓶颈,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走上绿色循环路

在陕西神木瑞诚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诚玻璃)的智能化车间内,一条巨大的玻璃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引人注目,从玻璃原片运输到吸片上工作台,再到自动切割,全部都是自动作业。

“如今只需点点屏幕,就能完成以往十几人的工作量。”该公司总经理刘虎祥指着智能化控制系统介绍道。在政府千万级技改资金支持下,企业先后引进智能检测仪、水平堆垛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通过参数精准管控,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优等品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刘虎祥说。

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专业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瑞诚玻璃采用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的“中国洛阳浮法”技术。据了解,生产浮法玻璃的主燃料——发生炉煤气,是将原煤通过煤气发生炉转化为煤气燃料再利用,只产生煤气没有其他副产品,因而成本较高。相比之下,焦化炉产出的兰炭尾气本身就是一种副产品。

在政府循环经济政策引导下,将神木地区富集的兰炭资源产生的工业废气转化为玻璃生产的主要燃料,成为企业主要攻坚目标。

“经过实验,利用兰炭尾气作为玻璃生产的主燃料一天能节省150多吨原煤,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刘虎祥表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探索和技术改造,企业已于去年9月实现了兰炭尾气的全替代,构建起“废气变电力、废水再回用”的低碳产业链。

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生产玻璃330万重箱,技术和环保优势正转化为持续增长的订单。

进军新能源赛道

在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神木市国普活性炭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工人们监控着仪器数据,一批批高附加值活性炭产品即将发往宝武钢铁、沙钢集团等大型企业。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7000万元,这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该公司董事长陈海峰告诉记者,在政府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策支持下,企业研发投入连年增长,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推出定制化产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依托神木丰富的优质原料资源,企业建成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覆盖烟气脱硫脱硝专用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立足于活性炭脱硫脱硝工艺技术储备,企业正向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延伸——研发硅碳负极及其前驱体多孔碳新材料。

陈海峰十分看好新材料的前景,他表示,企业正在推进中试和成果转化,力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实现突破。

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企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陈海峰说:“管委会积极协调上下游产业链,让我们65%以上的原料来自本地园区,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增强了供应链稳定性。”

“政府要求兰炭产业按照‘用煤不见煤、废水全处理’的思路加快转型升级,这为我们研发新产品提供了明确方向。”陈海峰说。未来五年,企业瞄准千亿级新能源材料市场,加快实现产业化生产。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