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夏季闷热,是老年人易发生卒中的季节。缺血性卒中发生后需要与时间赛跑,在最短时间内送医并进行溶栓治疗,达到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正常血氧供应的目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如果出现偏瘫、嘴歪、说话不清楚的症状,一定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到家附近的医院就诊。”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主任史万超提醒公众,及时溶栓能有效避免脑梗引发致残致死的不良结局。
研究表明,在发病后的3—4.5小时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对挽救患者大脑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仅有约5%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临床上仍有大量患者因错过最佳救治“时间窗”而无法接受溶栓治疗。
如何有效缩短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构建区域“卒中急救地图”,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打造“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
脑梗的救治要和时间赛跑,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患者预后效果越好。为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高度重视卒中中心建设,通过整合院内资源,优化救治流程,为患者搭建起一条快速识别、迅速诊断、及时治疗的高效诊疗通道。史万超表示,卒中患者要获得理想的预后,一方面需要家属送医及时、进入救治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得益于创新药物的应用。
8月20日上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急诊接诊一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启动卒中救治绿色通道,并使用新一代溶栓药物注射用替奈普酶,患者从入院到溶栓完成仅用时30分钟。目前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左侧肢体可抬离床面并抵抗一定的阻力。
史万超介绍,这是该药物开出的全国首张处方,之前临床上使用的溶栓药物需要静脉滴注,且需要根据患者体重匹配剂量,原研替奈普酶无需长时间静脉滴注,临床医生只需推注一针,5—10秒内即可完成给药,且一支剂量能满足所有体重人群的用药需求,可实现快速给药。
“加快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就是为了给更多患者争取溶栓机会。便捷高效的溶栓药物将在卒中的院前急救、转运途中以及院内急救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脑梗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窗’,期待创新药物的到来能造福更多患者。”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副院长李章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