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树文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十四五”期间,浦东的三大先导产业交上了一份分量十足的成绩单。记者从8月20日举行的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的首场会上获悉,2024年,浦东新区三大先导产业规模8323亿元,占上海市46%,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11.7%。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947亿元,约占全国1/5;人工智能产业规模1637亿元,约占上海市40%;生物医药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上海市40%。
“浦东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方面布局早、集聚强、实力雄厚。”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吴金城指出,在集成电路方面,浦东以“设计引领、全链布局”为重点,形成覆盖EDA基础软件、核心产品设计、高端制造封测到装备材料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在生物医药方面,浦东以“源创首发、走向世界”为重点,研发成果进入爆发期,“十四五”以来获批国产一类创新药23个,国产创新三类医疗器械27个。在人工智能方面,浦东以“要素支撑、融合赋能”为重点,建设模力社区,集聚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200余家,28个大模型已完成备案。
发布会上,生物医药领域的两个“14%”令人印象深刻——今年浦东新区获批一类新药6个、占全国14%;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品的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1%、占全球14%。浦东创新药“源创首发、走向世界”的特色日渐明显。
记者了解到,浦东新区注重以制度供给增创先发优势,充分发挥引领区、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解绑赋能。比如用好浦东立法授权,制定出台“生物医药”法规,推出特殊物品入境检疫改革、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等试点,突破了大批量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出境难的问题,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还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再制造等领域形成突破,更好支撑产业发展。
“十四五”是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关键五年。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汪潇指出,浦东新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科创策源-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科创企业成长-科学普及”科创五环。
浦东集聚了14个大科学设施、1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6所本科以上高校、50余家重点科研院所、17家新型研发机构、286家外资研发中心、908家企业研发机构、2787家专精特新企业、5026家高新技术企业、4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畅通“从0到100”的创新全链条。
吴金城表示,面向“十五五”,浦东新区将坚持把三大先导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强化为国担当、勇为尖兵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更大力度繁荣科创产业生态,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涌现一批高质量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产业规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