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8月20日,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现公布仪式及考古发掘现场展示活动在黑龙江省木兰县鸡冠山隆重举行。
公布仪式上,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公布了2024年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掘基本情况。2024年2月,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达11平方千米,涵盖区域10个、密营遗址337处、战壕与交通壕1610延长米;同年6月,黑龙江省首个革命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在此启动,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探方7个,共发现遗留物3724件。通过系统发掘,初步判定簸箕掌遗址属于东北抗联文化遗存。
此次发掘不仅揭示了密营的建筑布局、生活设施与战斗遗迹,更出土了枪械、粮食、生活用品等珍贵文物,生动还原了抗联部队战斗、生活与生产场景,明确了房屋建造形制、布局及壕沟功能。作为黑龙江省首次开展的革命文物考古工作,簸箕掌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物支撑。
经过多年的考察,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已被权威认证。2016年3月,原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将其认定为“重要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同年10月,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专家考察团进一步确认其为“东北抗联迄今发现的面积较大、功能较全、军事设施较完备、历史遗迹较多的战迹地”。这片浸润着英雄热血的红色土地,见证了诸多重要历史瞬间。1936年8月1日,赵尚志将军在木兰县抗日根据地签发“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通告”;同时,这里还留存着东北抗联第三军代师长、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行见证人和揭发人王子阳的墓地,以及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的战迹地,是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斗争、发展壮大历程的真实见证。
木兰县委书记徐向峰表示,木兰县将以此次考古发现公布为新的起点运用科学手段,对密营遗址本体和出土文物实施最严格、最精细的保护;深入挖掘抗联历史故事与英雄事迹,将其融入党员干部教育、青少年思政教育等各类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此次木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现公布仪式的成功举行,让这段沉睡的抗联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可敬,让红色基因的传承更加鲜活有力。其不仅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筑牢了根基,更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红色文旅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而深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