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8月20日下午,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盐井神)江苏省院士工作站“盐矿深地储能成果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淮安举行。中国工程院和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全国盐业企业代表、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苏盐集团)和苏盐井神的股东及战略合作伙伴等200余名嘉宾共同见证了成果发布。会上,“连通井盐穴储气库原创技术策源地”同时揭牌。
淮安市市长顾坤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苏盐井神院士工作站积极策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依托淮安盐穴资源优势,联合顶尖科研团队,攻克了高杂质盐矿建库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淮安盐盆连通井储气库从无到有的突破。淮安将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持续优化创新生态,不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动深地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谱写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苏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海龙在致辞中表示,集团正加快重构“盐+储能”产业发展新格局,未来,将围绕盐穴储气库技术升级、产业链协同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等前沿课题深入研讨,推动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落地转化,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加快推动百亿储气库群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平亚表示,盐穴作为天然的地下存储空间,能高效实现能源的长期存储与调峰,为破解新能源间歇性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案。淮安盐矿资源储量丰富、分布集中,盐层埋深适宜、厚度大,为建造大规模盐穴储库提供了优质资源基础。同时,淮安处于南北交会地带,周边能源消费市场广阔,盐穴储气库为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保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希望苏盐集团持续深耕盐穴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与能源结构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代表苏盐井神院士工作站发布了盐矿深地储能成果。该成果历经10余年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在连通井盐穴高效建库和沉渣空隙储气扩容方面形成了盐穴储气库建设的“中国方案”,带动了传统盐化工行业向盐穴储能新产业的转型升级,标志着我国在深地空间储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在8月20日上午召开的“多夹层高杂质盐矿高效建库关键理论技术及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价会上,与会院士、专家一致认为,苏盐井神院士工作站团队率先提出“连通井高效造腔+沉渣空隙大规模扩容”的技术构想,建立了夹层溶漓及连通井造腔控制理论,研发了连通井盐穴低位排卤储气扩容技术,构建了连通井储库多井联动安全运行调控方法,在淮安建成世界首座连通井盐穴储气库,并推广到盐穴储氢和储氦等领域,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参与制定行业、团体及企业标准12项,相关科技成果研发难度大、创新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