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混合现实技术(以下简称MR)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8月21日,vivo Vision探享会上,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表示:“任何一个产业都不能太着急,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硬件体验基础,生态才会形成正循环,产业就会起来。”
时下,MR正站在“尝鲜”向“常用”跨越的关键节点,这场变革中的机遇与挑战,又将如何影响其未来走向?
“MR产业正在等待一个爆发点,中国企业和开发者会更‘听劝’。”Gamker攻壳创始人聂俊长期从事MR内容开发,他说,“vivo的撒手锏在于,既能打造硬件生态的多样性,又能孵化内容生态的想象力,两种关键能力都在一个‘锅’里。”
尽管MR在文物、游戏领域正被广泛应用,但使用者佩戴舒适度、观看体验仍存在不少痛点。事实上,新技术的落地从不平坦,但MR的前景清晰可见。
胡柏山介绍,“我们将通过手机AI、影像和MR能力,短期满足用户对大屏沉浸感的需求,长远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大脑,攻克家庭这一非结构化场景下的‘感知—决策’难题,搭建未来家庭机器人走入千家万户的桥梁。”
据了解,vivo于今年初成立机器人Lab,聚焦未来的家庭机器人。
“机器人面临两个痛点,一方面,机器人没有类似AI大模型那样很丰富的训练数据;另一方面,现在机器人往往都需要一个人拿着遥控器来操作。”艾欧智能创始人陈相羽认为,“戴着MR,就可以让机器人从中获得很多数据,MR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器人操控交互式设备——它不仅是数据桥梁,更是交互工具。”
近些年,MR已成为全球科技浪潮中的关键赛道之一。扎根于全球最大数字经济市场以及科技产业链,中国企业在MR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既是机遇,也是使命。
“vivo的能力在于用户洞察、场景识别包括黄金标准的定义;技术端,我们在影像能力、AI大模型等MR关键技术领域也有深厚储备。”胡柏山说。
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vivo对MR的布局并非从零起步,而是基于过去30年的积累。
“未来家庭机器人是vivo要做的(方向),可能是五年甚至十年、十五年。”胡柏山表示,“MR在这里找到了与机器人结合的方向。”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