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漠绿洲到零碳工厂  于“山水林田湖草沙”间书写乳业绿色发展新篇章

2025-08-21 21:27:1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8月20日,上海召开的2025年可持续与责任供应链大会上,蒙牛集团荣获Sedex环境贡献奖。

发布《蒙牛森林保护政策》、开展棕榈油追溯工作、拥有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全球首家乳业“灯塔工厂”……蒙牛集团在“山水林田湖草沙”间持续书写着乳业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生态牧场:沙漠变绿洲的产业奇迹

在乌兰布和沙漠,这片曾被称为“红色公牛”的第八大沙漠,如今已形成35万亩优质草场与34座现代化牧场共生的生态奇观。自2009年起,蒙牛联合科研机构累计种植9800万株沙生植物,绿化面积超22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32个西湖水域。

蒙牛在此构建了全球首个“沙草牧奶”循环产业链。通过种植耐旱牧草固定流沙,发展有机养殖产出优质奶源,再利用沙地特有的矿物质成分提升牛奶品质。这种“生态修复-产业发展-反哺生态”的闭环模式,使14万头奶牛在绿洲中悠然产奶,年产有机牛奶达12万吨,真正实现“好牛奶是种出来的”产业理念。

“在全国生态牧场建设中,我们通过能源效率提升、粪便资源化利用、牛群数字化管理等技术创新,建成50余座绿色低碳牧场。内蒙古通辽牧场采用沼气发电技术,年减排二氧化碳2.8万吨;河北衡水牧场通过智能饲喂系统,使饲料转化率提升15%。这些实践使我们牧场端碳排放强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30%。”蒙牛集团奶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工厂:智能制造定义行业新标准

走进蒙牛武汉工厂,污水处理中心的白鹭栖息地与智能生产线构成奇妙共生。这座日均处理5000吨污水的“碧水中心”,通过中水回用系统年节约用水7万吨,相当于34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更令人瞩目的是,工厂屋顶铺设的3万平方米光伏板,年发电量达300万度,满足全厂15%的用电需求。

“在智能制造领域,蒙牛宁夏工厂创造全球液态奶生产新纪录:凭借全数智化系统,实现‘百人百万吨百亿产值’的‘三个一百’突破,人均效能达传统工厂的3倍。该工厂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使整体能耗降低43%,其办公楼获得LEED金级认证,较同类建筑降碳20%-40%。”蒙牛宁夏工厂负责人田权说。

而蒙牛曲靖工厂作为行业首个“双认证零碳工厂”,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从原奶运输使用新能源冷链车,到生产环节采用生物质燃料,再到包装使用可降解材料,每个环节都实现碳排放可视化追踪。该工厂已连续三年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年减排二氧化碳达5.8万吨。

“目前,我们已建成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形成覆盖低温酸奶、常温液态奶、奶粉等全品类的绿色制造体系。这些工厂通过智能制造、清洁能源、水循环利用等技术组合,构建起乳业绿色发展的标准范式。”蒙牛集团可持续发展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共生:构建负责任的全球供应链

2024年5月,载有中国首单“零毁林”大豆的货轮抵达天津港,标志着蒙牛供应链绿色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根据其《森林保护政策》,蒙牛对大豆、棕榈油等高风险商品实施全流程溯源管理,承诺2030年前实现供应链“零毁林”。现代牧业采购的这批巴西大豆,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种植地未发生任何植被破坏。

“在消费端,我们推出多款碳中和产品:特仑苏沙漠有机奶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路碳中和,每包产品可减少碳排放相当于种植1棵树;“绿色心情”冰淇淋使用可降解包装,年减少塑料使用量达120吨。同时开展的‘净滩行动’已累计清理海岸线垃圾超50吨,包装回收计划使塑料瓶再生利用率达90%。”蒙牛集团可持续发展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说。

在国际舞台,蒙牛通过世界杯、奥运会等平台持续传播中国生态智慧。巴黎奥运会期间,除了埃菲尔铁塔下的绿洲展区,蒙牛还发起“蓝色星球”公益行动,号召全球消费者参与海洋保护。在COP28气候大会上发布的“绿洲计划”,承诺未来五年投入10亿元用于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从沙漠绿洲到智能工厂,从零碳供应链到全球生态倡议,这家中国乳企用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形成正向循环。正如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所言:“我们不仅要让中国牛奶更营养,更要让中国方案更绿色,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东方智慧。”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