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2025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六安会场)于8月18日在安徽合肥启动,8月20日至22日在六安市金寨县龙马村顺利举办。本次暑期学校首次将推动科学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一起,聚焦县域中小学科学教育,以推动教育服务均等化为主旨,以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缩小区域科学教育水平差距为主题,搭建基层一线中小学科学教师互学、互促和互鉴的交流平台。
培训期间,来自安徽省金寨县、贵州省六枝特区等地区59位科学教育课教师先后走进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大别山区,在大院大所专题讲座、科研现场实地观摩和一线名师教学实践中,沉浸式体验科学教育的方法与魅力,在多元化场景中思考乡村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未来。
“针对乡村科学教育,不要等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再做,要以利用自然现象和日常事务的博物思维开展科学教育。”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三级职员周德进的观点引起了学员的深度共鸣。多位学者根据自身执教和科研经验,讲故事、启思维,深度剖析未来科学与教育的融合、转化与前沿探索,为后续学员推进科学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论引导。
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训学员调研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直观感受大科学装置的视觉震撼,了解其运行机理和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在金寨县龙马村,参训学员现场观摩由中国科大帮扶建设的15米平方公里阵列(SKA)射电望远镜龙马天文台站,在天文学家指导下尝试开展天文观测,探究利用科学装置野外观测开展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为龙马村科普小镇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本次暑期学校注重参训学员实际需求,将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的“一人一课表”选课走班制教学模式直接“迁移”到乡村课堂,特别邀请9位骨干教师同步开展3个方向的专题分享。学员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在视频连线中完成与主讲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在学习可供复制的科学教育案例与设计破解科学教育实践难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参与热情与培训实效的升华。金寨县燕子河实验学校黄老师表示,返校以后,将努力将先进理念与经典案例,充分利用大别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利用博物学思维探索乡村科学教育的创新项目与方式。
据悉,本次暑期学校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策划,与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承办,旨在发挥特色文科作用,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多元学习场景设计,提升科学教师素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精准下沉基层,为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发展以及科普工作提供参考蓝本与实践范本,推动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科学教育工作中讲好科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