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企业需要什么?政府搭建什么?高校提供什么……自甘肃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的“战鼓”敲响以来,全省上下一直贯穿着对“创新、改革、发展”的思考与实践。8月19日,甘肃省科技厅组织召开全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承担参与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的相关单位齐聚集一堂,列成绩、谈经验、话思路、提问题,各单位以“加速”为关键词,为该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画上创新“注脚”。
企业“下单”政府“撮合”高校“接单”
《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总体方案》明确,改革以激发创新活力动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构建更加优良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提供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攻关体,大大提高了前沿技术攻关的效能。”推进会上,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施玲表示,该区作为创新政策改革试点中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试点单位,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前沿领域,瞄准基因与细胞治疗、AI+制药、新型疫苗研发等方向发力,摸索总结出一套“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的模式,打通产学研转化堵点,企业的梯队培育体系日趋完善。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牵头,联合兰州大学攻关的动物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已完成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奇正藏药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启动的‘AI+藏药活性成分筛选’项目研发效率提升约40%”。施玲介绍,区内企业陇神戎发生产的“元胡止痛丸”“宣肺止嗽合剂”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奇正藏药“消痛贴膏”成为中(藏)药国际化标杆、西脉医疗的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占全国70%的市场份额。“未来一年,力争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突破300亿元,研发仿制药或生物制品3-5个,创新药2-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重磅品种2-3个,引进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施玲表示。
一场“新”潮澎湃的科技招商大会
前不久,由甘肃省科技招商联盟承办的“科技招商成果转化对接会”召开,中国五矿集团、中核集团、华能集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多位科创“大咖”应邀而至,共同感受陇原科技创新的“脉搏”。
会上,3位科学家做主旨演讲,为甘肃省交通、智慧农业、核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省科技厅、甘肃银行、太平保险甘肃公司现场解读甘肃省科技创新改革试点政策和科技金融和科技保险创新产品;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发布了8项涉及盐碱地微生态治理等领域的技术成果;多家企业发布了有色冶金、农业新品种选育以及车路协同等方面的技术需求共计13项;涵盖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30项科技资源引进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科技招商政策试点是甘肃省十项创新政策改革试点任务之一,在这场“干货满满”的科技招商成果转化对接会上,甘肃全面展示了科技资源禀赋的深厚和创新政策改革试点的诚意,也为各联盟单位搭建了全速前行的“快车道”,“成绩单”不断刷新,兰州大学作为科技招商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赴全国各省市当好招商“红娘”,推动3家企业落地兰州;甘肃省教育厅发挥校友会力量,向校友企业抛出“橄榄枝”,全省20所高校征集校友企业75家,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达48家,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科技局引进科技型企业35个,完成全年任务58.3%,签约项目42项、签约金额98.85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27%……各成员单位在积极“走出去”和真诚“迎进来”的过程中对改革试点愈加信心满满。
催生人才评价改革“新气象”
在此次甘肃省创新政策改革试点工作中,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作为重点改革内容而首批进行了试点,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等4家试点单位经过近2年的探索,破立并举,重绘人才“价值坐标”,构建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核心的全新评价体系。
“严格按照创新活动类型将科技人才分类,围绕‘怎么分、评什么、谁来评、怎么评、怎么用’五大关键环节发力,精准施策,逐项疏堵解淤,打造科技人才心仪的工作环境。”甘肃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刘勇表示,该所围绕释放人才活力、激活创新活力为目标,出台多项“硬核”又“走心”的人才评价政策。“按照创新活动类型将科技人才分为四类,为其定制专属成长‘阶梯’。”刘勇介绍,该所针对四类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让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有效地实现能力“变现”。2024年,该所5名双兼专业技术岗骨干晋升高级职称、新增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名、陇原青年英才4名、甘肃省优秀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1人次,科研成果丰厚,相关智库产品获得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创新成绩单持续刷新。
此外,其余三家改革试点单位也建立起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等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打出改革“组合拳”,使一大批青年科技骨干脱颖而出,全省科研人才“引育留用”的通道更加顺畅。
“目前取得的成效坚定了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扩大试点范围的信心。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对试点经验进行系统总结评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广,激活创新源泉,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的科技支撑。”甘肃省科技厅副厅长牛振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