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原发现珍稀两栖动物稻城山溪鲵稳定种群

2025-08-22 12:11: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8月21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获悉,今年暑期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创乡甘孜——返乡生物多样性野调轻骑兵”大学生实践团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在该自治州稻城县一处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溪流中,成功观测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稻城山溪鲵的稳定种群。这一发现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两栖动物适应性进化提供了重要实证。

据悉,稻城山溪鲵是山溪鲵属中最早分化的物种,距今约2400万年,也是我国特有的高原珍稀两栖动物,对栖息地水质要求极为苛刻。“它具有典型的高原适应性特征,例如发达的桨状尾、12条明显肋间沟及独特的犁骨齿结构。”团队成员永雨佳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稻城山溪鲵为更好地适应山间溪流里的生活,进化出了和身体一样长的浆状尾巴与厚厚的唇褶,它们不仅完全水生且更适应湍急的溪流,往往隐匿于溪中石块的下方,以水中的钩虾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为食,其中雄性体长18厘米至22厘米,雌性15厘米至19厘米,形态特征包括头部扁平、吻端圆钝,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大于眼间距等。

团队此次调查共记录脊椎动物78种,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马麝、胡兀鹫、金雕等7种,二级保护动物血雉、白马鸡等23种。目前,相关调查数据已提交地方林业和草原局,将为川西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该团队还建议在稻城山溪鲵集中分布区建立微型保护区,并开展长期种群监测。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