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8月22日,光伏企业上半年成绩单陆续揭榜。其中,隆基绿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8.1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26.61亿元,主要受益于运营提效促进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减少。特别是技术创新成为破局的关键,隆基绿能凭借其领先的差异化BC(背接触)技术,开启新一轮技术引擎驱动。
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212.21吉瓦(GW),同比增长107%。高效产品依然受到市场追捧。其中,隆基绿能今年上半年BC二代组件出货约4GW,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或地区。
隆基绿能在BC领域领先的背后是持续多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已获得各类授权专利3500多项,其中BC相关专利480项,覆盖新型钝化接触技术、金属化等关键环节。公司还通过“产业协作+专利布局+商密保护”构建了完整的BC技术生态圈。从装备、辅材到原材料,隆基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确保技术领先性与供应链安全性。
据介绍,隆基HPBC2.0(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已实现全面量产,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良率稳定在97%以上,其推出的HIBC(高低温复合钝化背接触)组件更是将量产效率推至25.9%,功率突破700瓦(W),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工业化光伏产品。这些产品还具备抗水汽、耐高温、高载荷等可靠性能。截至目前,公司HPBC2.0自有电池产能达24GW,陕西西咸新区、铜川HPBC2.0电池产能已开始逐步投产,与英发德睿、平煤隆基协作产能也已开始逐步投产。隆基绿能还加大一线资源与服务能力投入,今年上半年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
先进技术驱动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现。基于行业首创TRCz(硅单晶制备)技术的泰睿硅片,单产快速提升、电阻率集中度持续优化;电池组件方面,先进激光图形化、复合钝化等技术得到量产应用带动产品降本提效,已开发的无银金属化、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将有望进一步拓展降本提效空间。
隆基绿能有关负责人表示,光伏产业应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突破。公司凭借差异化BC技术优势,正成为穿越行业“内卷”周期,助力光伏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