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 虹
“以前想都不敢想,咱们的甜瓜能坐着冷链车直供北京超市!”日前,黑龙江省保护地西甜瓜高效生产现场观摩培训会在齐齐哈尔市举行,种植户朱四与专家们分享喜悦。这个种了半辈子地的庄稼汉,如今已成为“新农人”,见证着家乡甜蜜产业的升级。
走进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以下简称“梅里斯区”)梅里斯村的瓜田,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曾经,皮薄肉脆的薄皮甜瓜因货架期仅3—4天,始终处于“家门口销售”的困局里。
如今,在黑龙江省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和国家西甜瓜体系哈尔滨综合试验站的联合推动下,这个“中国甜瓜之乡”正上演着产业突围记。
西甜瓜“种得好、卖得火”
梅里斯区是黑龙江西甜瓜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多的地区。目前,梅里斯区西甜瓜种植面积突破4万亩。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品种层出不穷。
“看这瓜形多饱满,果脐还带着自然熟的黄晕。”瑞雪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景超介绍,这种由公司自主研发的“香瑞靓甜”甜瓜,可将货架期延长至7天,让甜瓜能以最佳成熟度采摘,糖分积累更充分。尝过的人都说,“这口甜脆,就是小时候在瓜田现摘的味道”。
香瓜是一种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甜瓜。“现在梅里斯区的香瓜品质提高了,名声打响了,销路也越来越广。有的主打优质高价路线,与大型商超对接,有的直接装进精美礼盒,送往大城市。我们最早一批瓜可在4月采摘,每斤价格能达到50元。”梅里斯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索彬说。
距离梅里斯村10公里的长胜香瓜交易市场是东北三省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香瓜集散地。在香瓜成熟季,来自省内外的客商络绎不绝。据统计,该市场年交易量达4.5万吨,年交易额突破2.5亿元,当地真正实现了香瓜“种得好、卖得火”。
甜蜜产业的繁荣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从种植、采摘到包装、销售,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每年增加季节性就业10万余人次。同时,物流运输、包装加工、餐饮住宿等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简约化栽培技术显成效
梅里斯区“顶呱呱”的甜蜜产业,离不开科技赋能。
朱四家对面,种植户华杰家的“盛糖香妃”甜瓜也果实饱满,香气四溢。“现在栽培全程都有专家技术指导,根本不愁种不好、卖不动。”华杰说,一到采摘季,小贩都到地里集中采购,“盛糖香妃”十分抢手。她家15亩地的年收入可达10万元,比过去翻了一番。
“现在种瓜收益高,还省人工。”华杰说。她家的瓜蔓植株面积只有常规的三分之二,能够实现密植。以往栽培需频繁整枝,既增加成本,又易造成伤口,也容易发生病害。3年前,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秀杰团队开始推广自主研发的简约化栽培技术,华杰家的甜瓜种植便因此受益。
这一技术将传统“蔓长就掐”的粗放管理,升级为“定心后留三条子蔓”的科学修剪。使用新技术后,整枝次数减少,病害发生频率降低。这不仅让每亩地节约人工成本500元,更让甜瓜实现集中采收,为后茬作物争取了时间。农民可以大面积种植白菜,提高白菜产量。
“现在,瓜农们拔完瓜秧,就能立即在垄上种植白菜,增加了亩产效益,实现了双丰收。”刘秀杰说。目前这一技术的推广面积已近万亩。
“我们将继续集聚科技力量,为西甜瓜产业赋能,以新优品种为引领,夯实高效简约化栽培技术底座,用绿色防控技术保障产品安全,推动甜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专家王喜庆表示。
谈及甜蜜产业的未来发展,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经济作物处处长修国辉介绍,黑龙江将优化生产布局,重点建设保护地甜瓜和中小果型西瓜规模化高品质生产基地;发展“基地+企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多渠道拓展市场,利用大型展会等推广“寒地龙果”品牌,深化对外合作,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