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于紫月
近日,某著名演员在节目中谈及父母皆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性痴呆”),痛心之余也担忧自己将来同样会患病。阿尔茨海默病会遗传吗?
“约有5%—1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遗传给子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认知障碍性疾病科主任张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发现多种致病基因和风险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明确相关。其中,致病基因包括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早老素1(PS1)基因、早老素2(PS2)基因等,携带上述任何一种致病基因者中,95%以上的人将来会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且通常呈“早发”现象,四五十岁甚至更早即可发病,基本上都会遗传给下一代。风险基因包括APOE4基因等,若携带风险基因,将大幅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也有一定概率遗传给下一代。
张巍进一步指出,阿尔茨海默病除了与基因相关、具有遗传性外,绝大部分属于散发性,由不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不会遗传。
“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患上此病,建议先去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基因检测,若不是由基因引起的,则无须过分担忧。”张巍强调,如果是由致病基因引起、具有遗传性的类型,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脊液检测等手段,在其子女发病早期进行确诊,采取抗体药物清除脑内“垃圾”淀粉样蛋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主要发生在老年或老年前期。其症状包括近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以及视空间能力损害等。此外,患者的抽象思维和计算力也会受损,常伴随人格、精神和行为改变。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阿尔茨海默病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达5%以上,在85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达30%。
“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病,现有医疗手段只能延缓‘变坏’的速度,不能治愈,更不能逆转。”张巍表示,在早期的轻度认知障碍或轻度痴呆阶段,医务人员尚有“药物武器”和非药物疗法应对,如采用抗淀粉样蛋白抗体、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进行对因和对症治疗,以及通过认知训练、神经调控、心理干预等方式延缓疾病进展。一旦发展到晚期严重的痴呆阶段,患者就会面临无药可用、无计可施的窘境,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和经济损失。“因此,早防、早诊、早治尤为关键。”她说。
关于科学预防,《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预防指南(2024)》指出,老年人应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念,积极参加社交活动,经常进行认知训练,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酗酒,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高血压、糖尿病,进食营养均衡的膳食,采用中医疗法及传统健身运动等。此外,家庭在早期预防上同样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建议子女对父母多陪伴、拥抱,老年夫妻之间应相互鼓励、督促参与体育运动、社会活动和其他益智活动,子女要监督和督促父母及时治疗各种慢性病等。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不是从老年期开始的,而是贯穿在全生命周期中。从青年期甚至更早的少年期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充沛的学习热情,锻炼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持续为‘大脑银行’增加认知储备,如此才能有效预防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张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