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呼伦贝尔市的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农牧和科技局局长赵志明介绍,该旗正积极推进羊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养殖环节,小羊从出生起便被打上耳标,同时羊群会佩戴电子项圈。放牧期间,羊群可自由采食,但电子项圈会实时将放牧区域的点位信息推送至监管平台,由此可精准掌握每只羊的放牧位置、采食的草类、饮用的水源、喂养的饲料以及接种的防疫信息,实现养殖过程的全链条追溯。”赵志明说。
在加工环节,该可追溯体系与屠宰加工端紧密衔接。“当羊进入屠宰车间时,需通过称重并扫码耳标,扫码后即可立即确认羊肉的养殖户信息。进入精细加工环节时,仍需通过扫码记录加工信息。最终,消费者通过包装上的扫码信息,即可清晰追溯羊肉的养殖来源及加工全流程。”赵志明说,“通过这一体系,我们实现从养殖到加工的全程可追溯,保障了羊肉品质的透明化与安全性。”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刘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