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赋能探索文物考古新模式

2025-08-28 22:12:2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禹涵

在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富平朱黄堡遗址的考古工作中,研究人员发现了3处古人类用火遗迹,出土石制品26000余件、动物化石500余件,填补了渭河北岸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的空白。这一发现是陕西省持续深化考古工作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8月28日,在陕西省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孙周勇以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富平朱黄堡遗址考古新发现为例,介绍了陕西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效。

“我们积极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更好服务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孙周勇表示,陕西在科技考古领域取得显著突破,新发布3项文物保护地方标准,并大力推进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科学获取北周武帝宇文邕、国内最早金铜佛像等文物资源数据,使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第一时间保护能力大幅提升。”孙周勇说。

陕西积极探索考古成果转化利用,隋唐长安城安仁坊遗址创新性地将唐代营建思想及市井生活形态进行活化展示。“五桥并列遗址是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我国古代最早的同类遗址,是古代都城礼制最高等级的体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种建荣介绍说,该遗址已成为隋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核心展示区域。

陕西还创新实施考古分级分类机制,根据不同区域文物埋藏可能性优化勘探策略。该机制实施以来,已核减勘探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节约经费1.65亿元,显著提升了考古和建设效率。孙周勇介绍说,这一做法在榆林横山产业园区等项目中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