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黄琪奥
随着“三伏”的结束,“秋老虎”登上了舞台。出伏到秋分这段时间,可能成为一年中气候最为“反复”的阶段。如何让身体平安度过这场高温“加时赛”?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的专家结合当前气温节气特点,给出了养生建议。
“‘秋老虎’是指三伏出伏以后,尤其处暑前后的一段回热天气,呈现出热未退、湿尚存、燥初起的复杂状态,发生在每年8月底至9月之间,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是夏秋交接的关键过渡期。”西南医院中医与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陈成顺表示,这种气候下,人体易出现发热、咽干咽痛、口干舌燥、鼻干甚至鼻出血等外感燥症,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等呼吸道问题,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口苦口黏等消化道不适,并伴有明显的“秋乏”。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民进行养生,就需从饮食、作息等多个方面着手。”陈成顺说,就饮食而言,应坚持“润燥健脾”的原则。具体而言,市民可多食百合、枸杞、蜂蜜、枇杷、银耳等柔润之品,以益肺生津、抵御秋燥。“同时,考虑刚度过湿热的夏季,人们仍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的苦夏症状。此时适当多吃诸如山药、芡实、扁豆、莲子等食物,对脾胃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
就作息而言,市民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提倡“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利于人体阳气的收藏。“具体而言,市民需要在晚上11点前睡觉,且每天需保持7—9小时睡眠。”陈成顺说,如果有条件,可以在中午小憩20—30分钟,补充睡眠。
陈成顺还提醒,“秋老虎”期间,天气依旧闷热难耐,切忌大汗后立即冲凉。使用空调或风扇降温也要适度,不可盲目贪凉,避免直吹头颈、胸腹、腰背及关节部位,入睡时建议穿着薄款长袖睡衣或加盖薄毯,以防寒邪侵袭。如果夜间温度适宜,可尽量不开空调。如果长时间处于空调环境内,可适当饮用姜汤,既能升发阳气,也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预防“空调病”。
就运动而言,应坚持适度原则。“‘秋老虎’期间,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机体适应力。不过,此时运动,要秉承‘宜收不宜散’的原则,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避开正午高温和剧烈运动,以免出现大汗淋漓耗损阳气。运动项目方面,推荐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瑜伽、慢跑等温和低强度的运动,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运动后要及时补水,防止水分流失,如有条件,可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电解质。”
“情绪调节同样重要。”陈成顺说,入秋后人情绪容易出现波动,面对外界的不良刺激,更容易出现低落、悲伤等“悲秋”情绪。要克服这些情绪,市民日常要做到收敛神气,保持心态平和,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使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也可以在室内放置橘皮、橙皮、佛手等,或使用柑橘类精油香薰,其香气可疏肝理气、醒脾开郁,有助于降低“肝气郁结”风险,进而更好地度过情绪低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