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何沛苁 赵卫华
8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第一场记者见面会在京举办。民主党派中央负责同志介绍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丛斌在回答科技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抗战时期,我们有很多前辈以科学为武器,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参与科学救国。”
比方说,知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在简陋的平房里面,带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生产出了1000多具无线电发报机稳定波频用的石英振荡器,以及300多套步兵用的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这些都供给前线抗战、后方医疗,以及科研教学使用。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带领团队用风筝探空仪这个简陋的设备,在瓦砾堆上坚持高空气象观测,首创了中国三维气象学理论框架。用他的观测,准确预测作战窗口期,为护航运输机突破日军封锁线。
“这些都为抗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科学支持。这些先贤是我们九三学社的优秀代表,他们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紧密结合,生动诠释了‘科学救国’的精神实质。”丛斌说。
丛斌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满怀豪情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大家都熟知的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他们都是九三学社社员。他们隐姓埋名了几十年,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为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科学报国的决心,其中饱含的爱国情怀、坚韧的必胜信念,与伟大的抗战精神是高度一致的。
丛斌介绍,进入新时代,九三学社坚持以“党派所长”服务“国家所需”。比方说,科学家卢柯是研究金属材料的,潘建伟是研究量子通信的,他们代表了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一批批九三学社社员,传承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也传承了先辈们爱国赤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奋进新征程,我们新一代的‘九三人’决心继承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坚定信心、砥砺奋进,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丛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