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诏宇
“小朋友们,你们说,我们国家的版图像什么动物啊?”“像一只大公鸡!”“没错。如同一只雄鸡般的祖国版图,是我国国家主权的空间体现。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是你、我、他乃至每个中国人的义务。”上述场景,正是以“地球探索之旅”为主题的亲子研学科普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中的一幕。
2025年8月29日,是第22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当天,数十名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学习北斗卫星系统、人卫激光观测、地图版图的相关知识,领略了蕴含在这些科学知识中的无穷魅力。活动由北京测绘学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空间基准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
爬上陡峭的铁梯,一睹天文望远镜的“芳容”;坐上小小的板凳,揭秘北斗卫星的奥秘;活动灵巧的手指,亲手完成迷你的人造卫星模型……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实地研学、科普讲座和手工体验等环节有机结合了起来,充分利用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和认知规律,通过良好的活动设计实现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在他们心中栽下了一枚枚科学的种子。
据介绍,北京房山人卫激光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始建于1980年,1992年建设完成卫星激光测距系统,1994年正式运行常规观测,1998年建设完成全球卫星导航定位观测系统。是科技部首批命名的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协命名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的2021年—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开展了多次科普活动,得到广泛好评。
北京测绘学会理事长杨伯钢表示,长期以来,北京测绘学会始终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持续整合特色科普资源,创新探索科普服务新形式,大力推广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首都建设中的赋能作用,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致力打造“科普+测绘”特色名片,显著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有效扩大科普覆盖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品牌建设,不断丰富科普形式、拓展服务范围,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贡献更大测绘力量。”
(袁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