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我们将推动各地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发展重点,形成各具特色、各展实效、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态势,坚决避免无序竞争、一哄而上。”在8月29日举行的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在谈到“人工智能+”行动时如是说道。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
2015年,国家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技术向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消费变革和民生改善。“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延续、深化和创新。”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说。
霍福鹏分析,无论从技术进步还是从发展要求来看,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他谈道,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迭代,人工智能已展现出较强的通识能力,已经从只能面向特定场景、完成特定任务,进化为可“举一反三”、完成普遍性任务,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基本具备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条件。因此,在现阶段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见》出台只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综合利用政策、资金、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体系化加快推进。”张铠麟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