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8月31日,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相关部门获悉,截至8月22日18时,该街道红线内67.89万元费用已有158户居民支持并交费,交费率达98.75%。目前,工作人员仍在动员剩余业主,确保“不漏一户”。此次供暖改造全程以协商凝聚共识,以行动回应民需,彰显基层治理中民意汇聚、多方协同的强大合力,让暖冬工程真正惠及万家。
此前,北京海淀区双榆树东里甲20楼因自供暖设备严重损坏,2025年供暖保障面临危机。中关村街道城管办与东里南社区居委会秉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原则,联合多方推进该楼并入海房供热集中管网项目,切实解决居民取暖难题。
项目推进始于民意征集。今年2月,社区联合物业、业委会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通知等渠道,向160户居民征求并入集中供暖意见,158户同意,支持率达98.75%,为项目落地筑牢民意基础。3月,海淀区城管委、街道、社区等多方召开推进会,明确加装换热站的改造方案,供热公司报价235万元。4月,社区就费用分摊征集意见,虽未达成一致,但充分倾听了居民诉求。
为化解分歧,多方协商持续发力。5月至7月,街道多位领导多次主持专题会议,探讨替代供暖方案;7月31日,供热公司现场讲解技术与预算,解答居民疑虑。8月初,街道主任牵头与海房集团协商,最终确定费用分摊方案:外管线费用由街道与海房各担50%,内管线及设备由业主按面积分摊,兼顾各方责任与居民负担。
随后,社区成立专班,分成四组开展“白+黑”集中宣传动员。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施策:白天为退休居民详解方案,夜间为上班族上门沟通,邀请律师解答疑问;同时全力寻找空房业主,通过社区档案、房屋中介等渠道成功联系到两户失联业主并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