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近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双清苑校区)的后厨操作间里,智能摄像头正“盯着”食品安全关键环节,几名身着工作服的后厨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开学季做着准备。与此同时,北京海淀区东升镇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正在通过手机端,实时查看学校食堂后厨的动态情况。
据了解,去年起,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托“数治东升”智能管理平台,率先在清华附小学校食堂启动AI智能监管试点工作。执法人员借助这套AI智能监管设备,不仅能实时捕捉后厨工作人员未规范佩戴衣帽、食品直接放置地面、垃圾桶未加盖等不规范行为,还能识别有害生物侵入等潜在安全隐患,监测消毒柜内温度和消毒柜工作时长,也能自动留存违规操作数据并触发预警机制,及时通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整改。
“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就能进行实时智能监控、数据追溯与风险分析等操作。”东升镇市场监管所副所长陈雅琼通过手机屏幕展示了AI智能监管设备的便捷与高效。目前,这项创新监管举措已从校园食堂延伸至更广泛的餐饮领域,覆盖科技园区、餐饮集中街区、网红外卖餐饮领域的52家餐饮单位。
借助平台的远程监控、线上预警及指令派发、非现场整改核验等功能,执法人员上门检查的频次大幅减少,监管效率显著提升。数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智能设备累计抓拍各领域后厨不规范行为百余次,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对5家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检查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地面积水、墙壁油污、食品直接放置地面等高频问题已实现100%下降,未戴工作帽、垃圾桶未加盖的现象也显著减少21%。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杜庚表示:“前期的试点工作为校园数智化监管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海淀区正在全区475个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逐步推进‘互联网+AI识别’系统建设,力争实现校园食堂智能监管全覆盖。”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