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记者从中铁十八局获悉,31日,由该局承建的全国首例四联拱原位拓宽双层隧道——象山隧道正式开放通车,标志着我国在复杂城市环境下超大断面隧道改扩建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象山隧道项目位于福州市西二环快速路,全长约960米。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先东后西、边施工边通车”的建设模式,在拆除原有隧道基础上新建双层结构,让曾经市民高峰期“望路兴叹”的“蜂腰”变为双层双向8车道的“立体动脉”。
“旧隧道的埋深极浅,岩石松软,而且紧邻多个既有建筑,加上拆除过程会涉及破除旧结构、临时支撑、新建支护等多个环节,会对隧道地层反复扰动。”福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此复杂条件下的四联拱隧道拆除,尚无任何可借鉴的经验。
面对超浅埋软岩地质、紧邻敏感建筑物、复杂支护体系转换、施工空间狭窄与沉降控制要求高等多重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城市隧道上下双层扩建拱盖法”施工工法,先完成上层隧道二次衬砌,为下层开挖提供了可靠支撑与作业空间,显著提升施工效率,较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东侧隧道扩建任务。
在最小净宽仅1.4米、净高6米的作业条件下,项目团队对全套筒回转钻机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提升设备刚度与扭矩,定制潜孔冲击器,实现了低净空环境下中微风化岩层的高效钻孔施工,攻克了狭窄空间低净空桩基设备破岩难的技术难题。
下层隧道岩体强度高达158兆帕,项目团队通过多次试验和专家论证,最终采用“小药量微震爆破技术”。该技术好似一场“微创”手术,通过找到岩层精准爆破点,让超硬岩层“缴械”,成功破解了岩层强度高的施工瓶颈。
象山隧道项目负责人黄林祥介绍道,该工程相关施工工法为国内在有限空间条件下城市隧道原位扩容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充分彰显了我国在隧道施工技术与复杂城市环境下重大工程管理方面的新突破,对后续同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铁十八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