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日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黑龙江省农科院)“金秋博览会”暨“龙粳”系列水稻品种现场观摩会在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举行。
黑龙江省农科院副院长还红华表示,作为粳稻主产区,黑龙江常年贡献全国1/4商品粮,此次活动既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响应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三个突破年”行动的具体实践。
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冯延江介绍,“十四五”以来,研究所累计转化水稻新品种98个,签订品种转化合同136项,成果转化到账资金突破1.8亿元。这些良种已成为适配不同生态区、满足多元需求的“金钥匙”。
活动当天,“龙粳308”“龙粳1307”等11个品种集中签约。丰乐种业、龙粳种业等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过去企业找品种“碰运气”,现在与水稻所建立长期合作,相当于有了“定制化”的育种团队。
目前,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已与47家省内外企业建立合作。在16个生产试验品种展示区,科研人员拿着“龙粳1305”稻穗向企业代表讲解该品种的优良特性,“我们追求的不是实验室里的高产,而是农民田里的稳产。”“龙粳 3066”的优质米质、“龙粳 4619”的广适性、“龙粳 2243”的抗病性,都成为企业洽谈合作的“加分项”,多家企业当场表达合作意向。
冯延江表示,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未来将聚焦“突破性品种”,针对“优质不高产”“抗逆与适应难兼顾”等痛点,加大分子育种、智能育种技术应用,培育“既好吃又好种、既高产又高效”的良种。同时,该所将多措并举推动“科企合作”,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让科技成果“物尽其用”。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