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电网打造数字化配网示范工程

2025-09-04 17:32:0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祁凯凯

9月3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中心运维人员李明,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对110千伏古驿变电站的远程巡视。借助数字孪生变电站平台远程巡视110千伏古驿变电站,点击鼠标,即可调取站内主变压器实时参数、红外热像画面及历史巡视报告,同时他通过联动视频画面快速确认了设备状态。

自2021年起,海东供电公司聚焦配电网“最后一公里”服务效能提升,将青海平安区高铁新区作为核心示范区,系统性探索数字技术与配电网业务的深度融合,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和台区自愈柔直互济技术,打造古驿数字孪生变电站与数字化配电网应用。工程建成以来,当地配电网的管控模式实现了从人工依赖向智能主动的转型。

“虚拟分身”设备状态全感知

9月3日,古驿110千伏变电站内,一台机器人正沿着轨道向前行驶,每经过一台开关它都要停下来对开关状态进行拍照分析和测温,巡视结束后,机器人汇总全部巡视数据,形成巡视报告上传到后台监控系统,巡视结果、隐患缺陷一目了然,在解放人力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巡视效率和精度。

海东供电公司采用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110千伏古驿变电站站内设备的高精度虚拟映射,让设备拥有了“虚拟分身”。该平台融合全景监控、智能分析等六大模块,实现核心业务在线化管理和全景三维监控,可直观呈现设备运行工况、告警信息及潮流数据,主辅设备实现“可观可测可调”。 

“过去要驱车数小时到现场巡视,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变电站例行‘体检’。”变电运检中心蒲明说。

数字孪生变电站部署的机器人和高清摄像头,替代传统人工巡视,可实现24小时智能无人巡检,单次巡视耗时缩短至40分钟,效率提升超过3倍。该平台应用油色谱、负载能力等10余类分析模型,结合巡视数据、缺陷记录综合研判设备状态,辅助精准制定检修策略,变“被动抢修”为“主动维护”。

同时,数字孪生变电站创新运用电子围栏与智能安全帽联动,自动识别人员越界、安全距离不足等风险并实时告警,施工现场安全管控实现智能化升级。

为“地下电网”装上“智慧神经”

9月2日,海东供电公司平安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主任马龙与同事通过数字化配电网应用数字电缆场景,查看高铁新区2#开闭所至3#开闭所之间电缆通道内情况。

数字电缆场景是高铁新区数字化配电网应用场景之一。该场景实现了电缆通道内电缆状态监测全覆盖,使区域电网全景可视。数字化配电网应用数字电缆场景中三维实景还原电缆通道场景,在线监测温湿度、有害气体等环境信息,根据巡视计划自动生成巡视报告。

“近期由于大雨频繁,电缆通道易发生渗水、受潮等问题,我们通过数字化配电网应用,可以实现足不出户设备巡视。”马龙介绍。

数字化配电网应用为“地下电网”装上“智慧神经”,其中,包含110千伏空港变、古驿变及4座开闭所等关键站房信息,构建三维可视化电网布局图,支撑运维人员全局掌控。其实时感知开闭所及开关站的停电事件、设备异常、环境异常等指标信息,实现设备异常实时识别与告警,结合三维实景画面和现场照片,运维人员可迅速进行响应处置。

“过去需要人工逐段排查的隐患,如今后台几分钟就能定位。”海东供电公司平安区供电公司配电运检班班长侯迎辉说。电缆通道监测有效推动了电缆运维从“事后抢修”向“预防预判”转型。

下一步,海东供电公司将依托省级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空天地一体化巡检、工程数字孪生验收、AI辅助智能规划”等方向,进一步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为智能高效、绿色可靠的现代化配电网提供了可推广的样板。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