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9月4日,青海省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占地5.7万亩的枸杞种植基地,红宝石般的枸杞鲜果挂满枝头,如蒜辫一样,沉甸甸,给人丰收的视觉冲击。采摘两颗,放入口中,爆浆的枸杞,清润甘甜。
上述种植基地地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该州已建成全国最大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并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眼下正值枸杞采摘季,但相比于传统晾晒烘干,现代技术正“解锁”枸杞这种特色生物的更多可能。
即时锁鲜保留鲜活
“个头最大的枸杞鲜果,长度能达3.5厘米,每亩能采摘1200斤。今年,优质鲜果每斤收购价格达17元。”青海省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副主任邢亮德捧起枸杞枝条,向记者展示枸杞品种7-8的枸杞鲜果,“枸杞鲜果冷链航空运输,第二天就能送达北京、山东等地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柴达木盆地海拔超3000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枸杞生长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枸杞绿了盆地、红了产业、富了百姓,成为柴达木盆地重要支柱产业、民生产业。
邢亮德隔三岔五就会到枸杞种植基地察看枸杞采摘进度,7-8、173两种枸杞品种格外亮眼。“果粒大,果实呈长椭圆形,更适合锁鲜。”他说。
在格尔木特色生物产业园,记者看到,枸杞鲜果清洗后摊铺,送入制干机锁鲜烘干,待自然冷却,传送至基于光学检测和智能分选技术的皮带式色选机后,最终定包入库。
“我们采用低温真空脉动式锁鲜技术,产出的锁鲜枸杞颜色接近鲜品,营养成分保留率高,容易泡发、口感软糯,且保质期更长。”邢亮德介绍,锁鲜枸杞不加防腐剂、人工色素,尽最大可能让每粒枸杞如枝头初摘般鲜活。
通过线上线下销售,锁鲜枸杞卖到大江南北,甚至供不应求。海西州副州长宋积晟此前介绍,该州部署全域打造柴达木绿色有机枸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安排州级扶持枸杞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35亿元,持续推动枸杞产业集群建设,枸杞种植面积达43.6万亩。
科研成果转化解锁食用新方式
与泡水、煲汤、煮粥等传统食用方式不同,科技正花式“解锁”枸杞的更多可能。青海省格尔木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探索枸杞精深加工,多个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并储备了多个科研项目。
为了让枸杞食用更便捷,一款枸杞速溶粉设计别出心裁。其形似瓶盖,只需将其拧进瓶装水瓶口,速溶粉会立马溶于水,便捷而实用。
此外,研发人员还研发了枸杞果脯、枸杞籽油软胶囊、枸杞片、枸杞口服液,并就具备调节血脂功效的枸杞糖肽固体饮料、增强免疫力的枸杞蛋白粉、滋补明目的红枸杞粉等,开展深入研究。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枸杞功效有不同需求。”邢亮德说,老年群体关注预防骨质疏松、补充营养,年轻群体更关注抗氧化、调节压健康状态,“枸杞浑身是宝,希望开发不同产品,让一颗枸杞能发挥最大功效。”
从一颗颗饱满的鲜果、锁鲜枸杞,到一瓶瓶便捷的速溶粉、一粒粒精致的软胶囊,枸杞正以更丰富的形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红宝石”般的小枸杞,正书写着乡村振兴与产业创新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