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胡文龙
近日,静宁早熟苹果已经抢“鲜”上市,销售显现出“优果优价、好果畅销”的良好态势。“我家里共有10亩苹果,3亩早熟苹果这两天已经卖完了,今年的价格不错,一斤6元,总共卖了9万多元。苹果卖出一部分,我心里面踏实多了。”甘肃省静宁县雷大镇下马村果农李堆万说。
2024年,静宁苹果产量121.6万吨,产值7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000元,占总收入的75%以上。静宁苹果区域品牌价值达到了175.16亿元。
近年来,静宁县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持续壮大县域富民主导产业,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
苹果产业提档升级
如何让静宁苹果产业永葆活力?静宁县在稳定百万亩种植面积的同时,连续多年实施老果园改造,破解“果园老、品种老”问题,提升果品质量。
走进该县双岘镇团庄村,年初一片片衰落沉寂的老果园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连片矮化密植产业园。
“我们在团庄村改造老旧果园600亩,栽植了抗逆性强、成活率高、见效快的瑞雪、水红秦冠等品种,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双岘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胡康乐介绍。
挖老树、栽新苗、建新园,不仅仅是果树的老幼替代,更是以新品种、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
“我们镇古城镇建成的500亩果园水肥一体化管理示范园,采用县上组培的优良苗木,运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实现了水分和肥料的精准供给,不仅提高了果实品质和产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古城镇党委副书记高斌介绍,目前,古城镇高标准打造了甘渭川老果园改造和幼园标准化管理两类万亩标准化果园建管基地,通过示范引领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静宁县实施老果园改造2万亩,落实土壤改良5万亩,集中打造500亩以上示范点8个,80万亩果园实现整形修剪、增施基肥、保墒覆盖、病虫害防控等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东西部协作助力蔬菜产业扩量增效
“这些方舱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并调节舱内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精准的环境控制确保了食用菌能够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从而有效提升了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静宁县农技中心副主任张建荣告诉记者,8月底,融合了先进的生物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多种前沿科技的静宁县食用菌智慧方舱产业园一期项目完工,张建荣全程参与了温控系统调试。
全部项目建成后拥有食用菌智慧方舱100座,集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冷链配送、观光采摘、技术培训推广于一体。项目建设负责人王少龙介绍:“预计可年产食用菌1000吨以上,年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个。”
静宁县食用菌智慧方舱产业园项目是今年静宁县立足该县特色蔬菜“三区三带”产业布局,依托天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衔接资金、定点帮扶资金及招商引资等,谋划建设的八里镇蔬菜产业园等6个特色蔬菜产业链项目之一。
八里镇蔬菜产业园200座塑料大棚已于5月中旬建成投产,当前蔬菜已经上市。大棚承包人朱承政对记者说:“我承包的十多个大棚主要种植的是水果番茄,果实成熟采摘后,将发往深圳、上海的西餐厅,预计亩产在8万元左右。”
同时,静宁县不断扩大高原夏菜种植面积,今年在该县96村幼龄果园推广套种新品种南瓜3万亩以上,扶持1万个农户发展庭院菜园子3200亩,小麦收割后复种大白菜、萝卜等蔬菜2.9万亩。
“牛果菜”是静宁县三大主要特色农业产业。今年,预计静宁苹果产业全链产值达到146亿元;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突破11万亩,总产量超过15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5.36亿元;牛饲养量达到22万头,出栏10万头,全链产值达到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