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看中国·光影鉴未来——中南电视创作赏析观摩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成功举办

2025-09-09 09:45: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冯志文

9月6日,中国和南非的电视艺术家齐聚约翰内斯堡,共同参与“短片看中国·光影鉴未来”——中南电视创作赏析观摩会。中南艺术家们畅所欲言,就电视艺术促进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主题纷纷发表感言。

此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南非金砖国家电视台、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共同主办,旨在搭建一座中南电视文化交流的桥梁,让光影成为传递友谊、促进合作的纽带。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政,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公使覃展鹏,以及南非著名艺术家杜·诺奎、南非金砖国家电视台台长总裁阿雅达·赫洛、南非索维托剧院行政总监罗萨·马威等共同出席了观摩会。

参会者首先观看了中国拍摄的一部生态纪录短片《探索中国巨树》。这部纪实类生态纪录短片由中国多个科研机构和影像艺术家共同发起的“中国巨树”科考项目为蓝本拍摄而成,记录了在广袤的藏东南、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找到了中国最高的巨树的过程。短片以清新质朴的视听语言,讲述了关于巨树以及自然界的许多故事,既是对一棵树的记录,也是对大自然的一曲敬畏之歌,以及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

这一短片在中南电视艺术家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戴清教授认为,这一短片用电视艺术这一形式表现了中国科考队员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他们敬业的工作态度、生态影像的深厚人文情怀以及自然浑厚的趣味性,凸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电视艺术家有责任通过艺术创作,让更多的观众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继而共同守护地球环境与人类家园。

杜·诺奎强调,这次观摩会是中南电视艺术交往的一场盛会,短片的内容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也反映了南非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在交流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互学互鉴。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需要交流,需要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进行合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影视评论家李星文表示,这个纪录片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意。

阿雅达·赫洛说,今天观摩的短片,启发他们电视艺术不仅要讲好别人的故事,更要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就像南非也有很重要的猴面包树,代表了南非久远的生态文明,但猴面包树的故事并没有广为传颂。他表示,南非电视艺术家们应该和中国很好地开展合作,更好地讲好南非自己的故事。

南非影像专家西拉罗·希同诺拉博士在发言中表示,中南民众之间应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和探讨,特别是在生态和自然保护方面,就像巨树短片所展示的这样。交流可以让中南两国普通人有更多的相互了解,更好地进行文化方面的合作。从这方面说,南非需要向中国学习经验,要更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要讲述有内涵的故事。

讨论结束后,观众继续欣赏到《航拍中国》(青海集、西藏集)、《如果国宝会说话·曾侯乙编钟》和《书简阅中国》等中国优秀视听作品。中南艺术家沉浸在光影的世界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思考中南在电视艺术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的途径。

“短片看中国·光影鉴未来”——中南电视创作赏析观摩会为中南电视艺术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中南电视艺术家表示,将携手共进,深化合作,让光影成为连接中南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共同开创中南电视文化交流的美好未来。

(科技日报记者 冯志文 摄)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