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2005年,承担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200吨碳酸锂中试项目,到如今产能位居全国锂业第四、盐湖提锂第一。历时20年,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为盐湖提锂等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型新兴产业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日前,记者随中共格尔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生态绿洲·高原之美”——探寻格尔木生态底色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探访坐落于中国最大盐湖察尔汗盐湖的蓝科锂业。
从中试项目启航,2007年,蓝科锂业宣布成立。当年,蓝科锂业启动1万吨/年优质碳酸锂项目,建设国内首套万吨级吸附提锂装置;2013年,启动自主吸附剂开发;2018年,启动2万吨/年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建设;2022年,碳酸锂产量达到3万吨;2024年,向目标产量4万吨冲刺。
20年来,科技创新正赋能蓝科锂业行稳致远。蓝科锂业进入国家级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是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青海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五年申请专利40余件,获授权专利30余件,承担“盐湖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深层卤水为原料高品质碳酸锂制备工艺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级、省级相关计划项目,并持续开展“新型高效吸附剂开发”等5项试验项目。
蓝科锂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开展提质增效、节能降耗、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产品开发。
与此同时,盐湖提锂正步入快车道。今年上半年,青海盐湖股份公司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历时11个月日夜奋战,迎来重大进展——吸附提锂装置顺利完成中间交接,标志着项目正式从工程建设阶段转入试生产阶段。
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是青海盐湖股份公司重点攻坚项目、青海盐湖锂资源开发里程碑工程。其中,吸附提锂装置作为实现项目产能目标的“核心引擎”,采用行业领先的“连续离子交换移动床+膜耦合”技术,将打破传统盐湖提锂技术瓶颈,实现锂资源提取效率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