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来到新疆昌吉州吉木萨尔县。在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北庭学研究院文物修复师刘潇,和记者唠起了文物修复那些事儿。
北庭故城出土的陶器多数为唐至元代的珍贵文物,其独特的胎质与釉色融合了中原风格,修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历史工艺,力求“修旧如旧”。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修复各类文物110件,这些修复完成的文物将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陆续展出,同时,部分精品文物还将通过“数字北庭”线上平台与公众见面。
刘潇说,文物传承千年,文脉绵延赓续,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师,他的使命不仅是修复珍贵文物的外形,更要让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下,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文物修复这项“古老”事业,用新技术新材料,让文物焕发新生。
(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