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添福
9月,全国中小学迎来开学季,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同期启动。
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长期开展的“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公益活动,借此“全国科普月”契机,携手四位CAA科普百人团专家,为青海帮扶县的中小学生定制“新学期AI第一课”,助力提高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兴趣,提升其人工智能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由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联合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主办,CAA普及工作委员会、CAA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海南藏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协会、共和县农牧和科技局、共和县教育局、共和县科学技术协会等承办,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在共和县城北新区民族九年一贯制学校、共和县中学、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共和县民族中学开展人工智能启蒙课程。活动现场汇聚1600余名师生,线上直播观看量近35万人次,辐射青海及全国多省,有效激发了帮扶县青少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点燃了他们的科技探索热情。
共和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县教育局副局长薛换芝说,科普教育是培育青少年创新思维、点燃科学探索热情的关键抓手,本次活动不仅为共和县广大师生搭建了接触前沿科技的优质平台,更对弥合城乡教育差距、助力乡村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专题讲座环节,四位CAA科普百人团专家开展讲座。中国自动化学会混合智能专委会副秘书长、兰州理工大学金川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策以“机器人为何有智慧”为主线,为学生们展开讲解。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妍在现场作报告,聚焦“简单AI场景”与课堂应用,让同学们直观认识到AI赋能全球、驱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浙江省教学名师谢作如系统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脉络,讲座以AI的起源与定义为起点,结合了关键历史节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常建强说,AI时代下,创新与发明能力如同“超能力”,能助人们在未来脱颖而出。
活动开展时,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囊谦县,黄南州同仁市、泽库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果洛州玛沁县等多地积极组织中小学观看,现场氛围热烈。多地联动的形式,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科普活动的覆盖范围,增强了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