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9月11日,2025全球滨海论坛新闻通气会在江苏省盐城市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搭建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全球滨海论坛将于9月24日至25日在盐城召开。
本次论坛由江苏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主办。自然资源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峻介绍,本届论坛注重打造全球公共知识产品,将发布《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第二批)》等公共知识产品,其中《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是滨海区域全球首份系统性评估报告,填补了该领域综合评估的空白。
本届论坛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吴峻表示,论坛将发布《全球滨海论坛合作伙伴2025-2030战略规划》,持续推动伙伴关系走深走实。目前论坛合作伙伴已由最初15家初创机构发展到覆盖五大洲的25家成员单位,其中外方机构23家。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娟介绍,本次论坛设置开幕式、平行论坛、特色活动、专题研讨会和工作坊,拟邀请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联合国相关机构、有关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青年代表约300人出席。此外,本次论坛还注重公众参与,组织国际观鸟嘉年华等民间活动。
盐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陶晓林介绍,本届论坛亮点纷呈。
一是主题设置导向鲜明,论坛在内容设计上实现创新与拓展,主题从上届的聚焦“滨海区域生态保护”,转变为“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凸显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探索。
二是邀请嘉宾层次提升,论坛邀请海洋经济、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等方面专家学者、机构负责人以及国际头部企业负责人等重量级嘉宾,搭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对话平台,推动理念交流与战略合作。
三是整体编排科学紧凑,发挥国际协调委和合作伙伴的协同作用,整合滨海旅游、科研机构等方面资源,探索“政府支持+市场主导”的创新模式,为论坛注入持久动力与发展活力。
四是成果策划注重实效,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生态保护、零碳园区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沿海新型电力系统等关键领域,推动盐城“绿电”产业升级,形成一批可落地、可推广的务实成果。
五是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国际合作项目与示范行动课题,组织嘉宾实地调研生态修复现场与绿色低碳示范点位,展现盐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举办“牵手世界遗产 共赴候鸟邀约——江苏盐城(首届)国际观鸟嘉年华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