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多年生作物革新农业种植范式、微生物技术筑牢粮仓根基。记者9月12日获悉,华大万物的“智惠农业创新方案”,在多年生作物和农业微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华大万物CEO刘欢说:“一种一收,从来不是自然给出的唯一答案。”自2002年发布第一篇水稻基因组框架图至今,华大不断挖掘这一全球主粮作物的科技潜力。
基于多年科研积累,华大与云南大学教授胡凤益团队联合推广具有“一种多收”特性的多年生稻,有效降低农户的劳动投入和生产成本。
目前该技术已推广至全球10个国家、130多个地区,示范面积超1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省工省力的特性为发展综合种养模式提供了可能,推动稻田从“单一产粮”向“多元增收”转型。
此外,华大与四川农业大学唐祈林教授团队联合推广的多年生玉米饲草中,这一杂交培育而得的创新品种,突破世界性技术难题,具有“多生、长生、速生”特性和“适口性好、适应性强、适用性广”优势。
据了解,这项创新为畜牧业开辟出优质饲料供给的新渠道,助力减少饲用粮消耗、推动豆粕替代。
“粮食安全不仅是存量问题,更是质量与效益问题。”刘欢说。
从探索人体微生物奥秘,到守护土壤微生物生态,再到攻坚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15年间华大为10万余份土样资源数字化建档,3万株功能菌株的层层筛选,1万株单菌的基因组数据的清晰解码。
这些来自田间,精研于实验室里的“数据密码”,如今已成功转化为华益丰®根瘤菌菌剂、华益青磷钾®复合微生物肥料和华益坤®微生物菌剂等实用产品,在促进作物单产提升、绿色发展、耕地保护方面发挥着作用,实现“取之土地,用之土地”的生态循环与价值闭环。
数据显示,相关产品2025年首年推广即覆盖14个省份42个县市,应用面积超50万亩。
不止于此,华大万物还推出“华大食品标准”,构建起覆盖“土地—作物—食品”全链条的可靠守护体系,旨在推动万家餐桌“第一公里”的可测化与可追溯化。
以N40南果梨为例,该产品以“双重科技保障”重新定义品质餐桌。其中,第一重保障源于健康土壤,通过绿色高效微生物菌剂守护种植环境,从源头减少化肥使用,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与天然风味;第二重保障依托“华大鉴正”物种鉴定技术,确保品种纯正与品质统一,实现从生产到食用的全链条健康可控。
刘欢表示:“多年来华大深耕农业新技术领域,希望借助科技力量让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作物长久丰产,还要让土壤长久健康,更希望大家的饭碗长久安稳。”